想提升智能手機(Smartphone)的續(xù)航力,除了改善處理器和面板等組件品質外,在射頻(RF)電路下功夫也是一種方法。日本平面媒體《日經(jīng)Electronics》指出,由于射頻電路最大會消耗約2瓦的電量,所以許多通訊廠商都在鉆研減少射頻電路耗能的相關技術。
射頻電路耗費大量電量的主因,在于通訊組件傳輸信號的功率放大器(PA)。當移動設備與基站位置距離過遠,無法順利傳輸信號時,使用PA就會消耗約1.5瓦的電量。因此在射頻電路的節(jié)電方面,如何減少PA耗能,達到高功率附加效率(power-added efficiency),乃是重要課題。
強化PA的電量附加效率被視為改善法之一,但根據(jù)所采用通訊模式不同,PA的改善空間與狀況也會有所差異。GSM通訊模式下,PA效率可達50%以上,W-CDMA模式下最高效率約40%,LTE模式由于發(fā)展尚不成熟,最高效率僅35%。換句話說,采用LTE模式的移動設備,即使PA產(chǎn)生作用,也將白費65%以上的電量。
然而,未來智能手機十之八九將采用LTE通訊模式,屆時廠商勢必面臨發(fā)生PA耗電量高,效率卻不佳的問題。不僅如此,為了兼顧手機輕薄化與對應全球頻帶,廠商必然舍棄單一頻帶射頻電路,采用難以提高PA效率的多頻帶射頻電路,要提高效率更加困難。
在此情況下,目前強化LTE多頻帶PA效率較為主流的方式是追蹤信號封值(Envelope tracking;ET),能有效調(diào)節(jié)電源電壓的技術。ET可配合信號電量切換電源電壓,在功率最強時傳輸,減少電量浪費。
在射頻電路實踐ET的方式有許多種,通常會安裝控制IC使用,然后根據(jù)MIPI標準進行操作;英國研發(fā)業(yè)者Nujira推出ET用控制IC時曾進行測試,安裝控制IC后PA可節(jié)約40~55%的耗電量。
ET技術除了與控制IC結合,未來可能也運用于RF收發(fā)器IC。日本半導體大廠富士通半導體(Fujitsu Semiconductor)推出的收發(fā)器MB86L11A即具有ET控制功能,預定于2012年5月起試產(chǎn),為業(yè)界第一款裝載ET控制功能的RF收發(fā)器IC。
除此之外,包括美國手機芯片廠商高通(Qualcomm)在內(nèi),許多智能型手機芯片廠都打算將其作為標準配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