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三星中國裁員”的消息不脛而走。據悉,手機業(yè)務是裁員的“重災區(qū)”,有消息稱三星在中國的11個分公司和辦事處最終會合并成5個,裁員比例高達三分之一,被裁的幾乎都是三星手機在中國的一線銷售人員。
對此,三星沒有直接否認裁員的消息,而是官方發(fā)布了聲明。聲明稱,三星電子以5G產品為核心調整了產品線,此次“業(yè)務調整”是為了強化三星電子在中國的移動業(yè)務,以此推動在中國5G市場中的快速增長。
盡管三星的回應宣稱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力5G,但外界卻都清楚其實三星這幾年在中國的日子并不好過。
一步步踏上敗走之路
三星作為最早涉足5G的巨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了全球為數不多能實現端到端解決方案的科技大廠,也是一家5G端到端的服務提供商。從設備終端到芯片,從運營服務器到手機,三星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5G解決方案。由此可見,三星是完全有實力在中國市場穩(wěn)占通信第一梯隊的。
但或許正是因為太沉浸于“高不可攀”的優(yōu)越感中,三星忽略了傲慢姿態(tài)帶來的危機正在向其逼近。2016年9月發(fā)生的Galaxy Note7“電池門”事件成為三星在中國大陸市場由盛轉衰的導火索,隨后對中國市場的召回區(qū)別對待,更讓有意購買三星手機的消費者心存芥蒂,三星品牌溢價一度降到低谷;其次則是三星所謂的“本土化”大多是浮于表面,只是效仿國產手機的營銷模式,傲慢姿態(tài)仍然盡顯;另外則是產品不“接地氣”,過度包裝S、N系列對標蘋果,并未對自身定位有足夠的的認識,從而造成在華銷量下降,三星在華工廠訂單量不足,處于虧損狀態(tài),三星陸續(xù)關閉了深圳和天津的手機工廠。隨著惠州工廠的關門歇業(yè),三星在中國的手機生產徹底畫上了一個句號。
三星步入歧途的這幾年正是國產手機廠商奮起直追的時機,OPPO、vivo不僅自身拓展迅速,其子品牌realme、IQOO也嶄露頭角,小米、榮耀占領互聯(lián)網手機半壁江山,華為則推出了麒麟芯片,把自主研發(fā)作為差異化競爭的利器,市場份額一路攀升。對于消費者而言,感受最直觀的就是三星的手機定價過高,當互聯(lián)網手機廠商將旗艦機配置下沉到千元機,三星的高定價、系統(tǒng)的“負優(yōu)化”都成為了普通消費者“望機興嘆”的典型。
能否東山再起?
頻頻遭遇滑鐵盧,三星手機也曾嘗試東山再起。新任總裁權桂賢頻頻喊出“三星手機重返中國戰(zhàn)場”的口號,其發(fā)布新品的節(jié)奏也非常快。然而將近一年過去,三星手機市場仍然表現平平。2019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機中國市場出貨量為80萬部,環(huán)比下滑38%,市場份額降至0.82%。
面對5G市場如此巨大的蛋糕,不僅三星的競爭對手在不斷強化業(yè)務能力,更有無數圍繞5G技術應用的新興企業(yè)不斷涌現。對于三星而言,或許此刻強大的勁敵不是來自于外部,更多的是來自于自身,包括戰(zhàn)略層面對中國市場的誤判以及對國產手機廠商實力的低估,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對自身品牌定位的盲目自信。
那么,究竟三星手機在中國市場能否東山再起?記者認為應由三點考慮。
首先,三星裁員,并非完全撤出中國市場,轉戰(zhàn)東南亞既有成本壓力,也是中國市場不親民的后果,但三星手機仍會在中國通過ODM(原始設計制造商)形式,來保住中國“火種”。
其次,5G時代三星在中國市場東山再起挑戰(zhàn)依然很大,日本近年來退出中國市場的企業(yè)都沒有成功“返航”的先例,三星不解決“本土化”問題,重返中國市場仍是夢想。
最后,則是來自外部市場的“圍追堵截”。中國企業(yè)已經將市場瓜分殆盡,早已紛紛擴展了諸多海外市場,可見其強大的競爭力不容小覷,同樣也是三星東山再起的強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