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世界上最好的聲音便是原聲,既便是鼎鼎大名的“HiFi”也不過是與原來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因此尋求世界上最真實,最好聽聲音就去聽現場,例如到聲學效果處理的很好的音樂廳里聽音樂會。說到這里,朋友未經大腦的說:“那聽現場不就好了!”話一出口,他便意識到自己的愚蠢,原聲、現場哪里是時時都有的。
因此人類發(fā)明了錄音技術,將現場的音樂轉化為電信號,保存在媒介載體里,例如模擬的唱片、磁帶,數字化的CD、MP3,云端等。音頻發(fā)燒友要燒的一套基礎的設備包括:解碼器、放大器材(耳放和功放)和揚聲器(耳機和音響)。
發(fā)燒友來說,解碼器簡稱DAC,也是英文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說白了就是數字信號到模擬信號的轉換器,解碼器接受數字信號,將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上文中提到錄音技術就是將將現場的音樂轉化為電信號,保存在媒介載體里,而解碼器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其理解為一個還原的過程。
由此解碼器的好壞也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雖然數字信號之間也存在好壞的差距,但是相比經過不同解碼器之后所產出的模擬信號來說,差距要小得多。所以解碼器也最終決定著模擬信號的質量。當我們的解碼器越強大,最終得到的模擬信號的聲音表現也就越出色,我們實際感官能夠體驗到的聲音就更好。
放大器材包括耳放和功放。對于揚聲器來說,其實是決定音質好壞的最大因素,因為在揚聲器之前,都是以信號形式進行傳播,相比揚聲器這最后一步物理換能來說,損失都是很小的。
但是不同的揚聲器有著不同的參數,對于很多消費級產品來說,因為為了普通消費者可以很好的驅動,耳機方面都采用靈敏度很高并且阻抗很低的揚聲器,音箱方面也都采用內置數字放大功放模塊的做法,這樣做確實能讓消費者插上就用,但是很多消費者也發(fā)現,高端揚聲器產品都不是那么“平易近人”的。
耳機方面有很多高阻抗、低靈敏度產品,音箱方面大部分高端產品也都是無源設計。所以為什么越是高端產品越如此“不近人情”呢?
原來對于耳機產品來說,高阻抗低靈敏度的設計首先因為高端耳機大部分是全尺寸動圈單元,低靈敏度對于整體聲音的控制力來說很有必要,并且對于大尺寸動圈單元來說,因為振膜本身無法保證厚度的超薄,所以很多時候是無法降低靈敏度的。只有足夠的電流才能順利的驅動開。而高阻抗的設計也是可以更好的過濾掉信號中的雜訊,并且如果驅動電壓足夠,高阻抗反而會帶來更高的換能比。簡單說就是可以使聲源信號更加保真,讓我們能夠聽到更好的聲音。
其實揚聲器掌握著一整套系統(tǒng)最大的決定權,揚聲器作為最后一步的物理轉換,自己的風格和水平最大的決定著整套系統(tǒng)的好壞。雖然在很多發(fā)燒論壇都可以看到類似于“音源才是最重要的,能喂飽耳機才能出好聲?!钡枪P者并不太認同這個觀點。
如果音源的級別遠高于耳機,那么其實這套系統(tǒng)反而更不健康吧,這種理論總覺得類似于要給桑塔納加航天汽油一樣的感覺。對于想要搭建一套系統(tǒng)來說,最優(yōu)先選擇的一定是耳機,先找到自己喜歡的耳機產品,在針對耳機來搭配后面需要的耳放、音源甚至線材等等設備。
而目前的耳機市場來說,從耳塞到耳機產品,基本還是符合一份價格一分貨的標準,雖然坑爹貨也不算少數,但大部分還是賣得貴的要比低價位好,不論是入門級還是萬元的旗艦級,靠譜的產品都有著比較明顯的品牌風格,就拿拜雅T1和森海塞爾HD800來說,都有足夠優(yōu)秀的素質,也是同級別產品,但是表現出的聲音風格差距并不小,有人喜歡T1,有人更喜歡HD800。所以對于耳機這類產品來說,眼見并不一定為實,還是去聽聽更喜歡什么最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