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聊一聊OBD。”
相信很多人在汽車上見過如下的接口,這玩意叫OBD接口,每個車都有。
有車的人,去4S店維修的時候,遇見過技術人員將行車電腦連接上OBD接口,敲了一敲鍵盤,電腦屏幕顯示了一行行代碼,很快說問題找到了,他們是怎么通過這個接口定位車輛故障的?
另一方面,市面上有很多OBD產(chǎn)品,插上汽車的OBD接口,通過手機APP就能獲取汽車的很多參數(shù)及車輛狀態(tài)。
比如車輛的行駛速度、行駛路徑、行駛距離、車輛門窗狀態(tài)、車輛的油量、故障診斷,甚至駕駛員的駕駛習慣等等,那這些OBD產(chǎn)品是如何獲得這些汽車數(shù)據(jù)的呢?
OBD,是On-Board Diagnostics的縮寫,意為車載自動診斷系統(tǒng)。
早些的OBD系統(tǒng)用來監(jiān)控汽車是否尾氣超標,一旦超標,會馬上發(fā)出警示。
基本的OBD系統(tǒng)主要由ECU組成,該ECU會接收來自各種Sensors(例如氧氣傳感器)的輸入來控制Actuator(例如燃料噴射器)以獲得所需的性能。
檢查引擎指示燈,也稱為MIL(故障指示燈),向車主提供故障預警,另外可以通過DLC(診斷鏈接連接器)進行訪問,這個DLC也就是OBD接口。
OBD-I是在整個1980年代開發(fā)的第一代OBD系統(tǒng),不同廠商的OBD系統(tǒng)之問各行其是、互不兼容,得使用專有的連接器,硬件接口和協(xié)議,使用起來比較麻煩。
在1990年代初期,汽車工程師協(xié)會(SAE)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fā)布了一系列標準,描述了ECU和診斷掃描工具之間的數(shù)字信息交換。
所有符合OBD-II的車輛都必須使用標準診斷連接器(SAE J1962),并通過標準OBD-II通信協(xié)議之一進行通信。
OBD-II相比較于OBD-I,統(tǒng)一了標準,兼容性更高;并且具有嚴格的排放針對性,用于實時監(jiān)測汽車尾氣排放情況,應征了那一句話,“一代更比一代強”。
OBD-II最早是在1994年的幾種車型中引入的,并從1996年開始成為所有汽車和輕型卡車的要求。
OBD的應用廣泛,不同的OBD產(chǎn)品可以用在,如車輛診斷、性能調(diào)節(jié)、車隊管理、遠程通信/車輛跟蹤、基于使用量而定保費的保險(UBI)、駕駛員行為監(jiān)控/反饋等。
如下是一個DLC標準連接器的示意圖,共有16個PIN。
PIN腳順序和定義如下所示。
如下是各個總線的速率表,其中速率最高的是高速CAN總線,使用較廣泛的是HS CAN,MS CAN和J1939,J1939其實也是HS CAN的一種,主要用在卡車中。
能出現(xiàn)這么多總線類型,也是應用而生的,中速CAN和高速CAN總線有逐漸取代低速總線(ISO,J1850等)的趨勢。
如下是一個汽車總線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很重要的如發(fā)動機控制ECU、ABS控制ECU、牽引力控制ECU等都是使用的高速總線,這些CAN總線被稱為動力CAN,給汽車提供動力的部分。
中速CAN和低速CAN被稱為舒適CAN,上面掛載的是安全氣囊、儀表顯示、電動門窗等。
總線的發(fā)展時間。
列舉了幾種總線常見的協(xié)議,不一定是完整的,但包含了大部分。
其中,ISO 14230也被稱為基于K線的KWP2000協(xié)議,所以一般將KWP2000和ISO 14230放在一起。
單線CAN、MS CAN和HS CAN都是CAN總線,協(xié)議都是一樣的,但是內(nèi)部會有具體的細分,速率也不同。
今天的文章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獨自前進,走得快;結(jié)伴而行,走得遠;在這里除了肝出來的文章,還有一步一個腳印學習的點點滴滴;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