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C語言里extern "C" 的作用嗎?
經(jīng)常在C語言的頭文件中看到下面的代碼: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 all of your legacy C code here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這通常用于C++
和C
混合編程的時候,為了防止C++
的編譯器在編譯C
文件的時候出現(xiàn)錯誤;
眾所周知,C++
可以進行函數(shù)名重載,但是C
則沒有這種功能,那這和extern "C"
又有什么關系呢?
先看下面這個表格,如下所示;
語言 | 描述 |
---|---|
C | 函數(shù)名可以作為唯一ID和代碼段的程序建立聯(lián)系 |
C++ | 因為重載的關系,函數(shù)名符號會被破壞,從而會根據(jù)函數(shù)的參數(shù)不同而重新生成函數(shù)符號 |
未添加 extern "C"
test.h
#ifndef TEST_H
#define TEST_H
void foo1(void);
void foo2(void);
void foo3(int i);
#endif
test.c
void foo1(void){}
void foo2(void) {}
void foo3(int i){}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foo1();
foo2();
foo3(1);
return 0;
}
編譯這兩個文件,生成test.o
文件,通過objdump
查看函數(shù)符號;
g++ -c test.c test.h
objdump -t test.o
可以看到函數(shù)符號已經(jīng)被編譯器修改了;
添加extern "C"
test.h
#ifndef TEST_H
#define TEST_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void foo1(void);
void foo2(void);
void foo3(int i);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test.c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void foo1(void){}
void foo2(void) {}
void foo3(int i){}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foo1();
foo2();
foo3(1);
return 0;
}
編譯這兩個文件,生成test.o
文件,通過objdump
查看函數(shù)符號;
g++ -c test.c test.h
objdump -t test.o
這時候函數(shù)符號是正確的;
extern "C"
是告訴C++
的編譯器不要打我這些C函數(shù)的主意。
現(xiàn)成輪子OSAL操作系統(tǒng)抽象層的移植
簡易PID算法的快速掃盲
一招教你單片機固件快速瘦身
一文教你搞懂C語言的Q格式
基礎知識 | hex文件格式詳解
—— The End ——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