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看過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古代犯人在被判刑前都要畫押。那么,你有沒有想過古代還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什么還要畫押呢?
西方歐洲哲學家對于世界的異同性看法曾經(jīng)有一個著名的論斷:人不可能同時間踏入同一條河流,而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似的兩片樹葉,就算是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過克隆復制的動物也是一樣,他們只是保持者外表大體相似,起到一個復原的作用罷了。而人身上肉眼輕易可見十分相似卻又差別巨大的恐怕就是人手指上的指紋了。
畫押在國內(nèi)古來有之,而且應用廣泛,相傳在秦漢之前就有了雛形。而且畫押的用途廣泛,方式也有多種,有文人墨客喜歡的畫押,有普通老百姓用的指押,十字押,掌押等多種形式。要說畫押,其實源自于古人的印章。在秦漢以前,為了確認官方文書的真實性,無論是朝堂還是官員發(fā)布的文件,必須要有獨一無二的印章。
指紋的形狀輪廓在人出生之后第四個月左右就已經(jīng)完全形成了,在后面嬰兒不斷發(fā)育成長的時候,指紋只不過是變大變粗。有時候會遇到各種創(chuàng)傷,但只要沒有傷害到里面的真皮層,我們的指紋就會自行修復如初。
指紋成為了犯人認罪的最好證明,通過犯人畫押、按指紋作為懲治犯人的證明。而偵辦案件的衙役在拘捕犯人和轉(zhuǎn)移關押的過程中,為了防止掉包,也開始要求犯人在交接的文件上按手印。
雖然說中國古代沒有現(xiàn)代高科技指紋一鍵識別技術。但官府對每個人的指紋都有檔案。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古人通過觀察指紋之中的分叉點,指紋中心點,三角點以及螺紋曲折程度來判斷到底是誰。這看起來雖然麻煩一點,但和我們現(xiàn)代及機器識別其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