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bbs.21ic.com
從河南艱難的考上了太原的一所大學,到了學校才發(fā)現自己從”土坑“跳進了”山溝“。還好是個清心寡欲的人,學校的偏僻與否影響不大。大一的機械制圖課就徹底斷了我“搞機”的心,一看那錯落有致,虛實相應的線條我就頭疼。后來迷上了電路,那布滿花花綠綠,大小不一的元件的電路板,看起來就很美。一轉眼,便成了打工人。和大多數人一樣,過著大事沒有,小事不斷的平凡生活。想把自己走過路寫出來,能給大家提供點參考也是極好的。
大學學得是機械專業(yè),學校又挺窮的,根本就沒多少機會能接觸到電子儀器。剛工作的時候,連萬用表和示波器都不會用。那段時間,夜晚看視頻,白天在單位的設備上實際操作驗證所學。電子這東西它的門檻很高,也難以自學。相比于機械,對理論水平要求更高,不懂電路理論就完全看不懂電路圖。板子出了問題更是摸不著頭腦。機械已經發(fā)展了幾百年了,你能想到的設計基本上前人都玩過了,所做的無非是換換材料,改改工藝。遇到非標也不用怕,強度校核,尺寸設計等等都有固定的套路。這也注定了機械是一個極度靠經驗吃飯的行業(yè),它不需要經常更新知識,新人容易上手卻難以出頭。機械與電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習的過程都特別費錢費時費力。機械加工就不在這班門弄斧了。電子儀器的價格個個都在天上漂,高檔一點的芯片的價格貴還很難買得到,PCB 特別是多層板更是肉疼,貼片元件的焊接也是一門手藝活。而搞計算機僅需一臺電腦就行了。少年天才在計算機界司空見慣,華裔也是遍地走,電子大牛卻是白人老頭的天下。電子是一個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行業(yè),即使科班出身,沒有迷之熱情,十年后可能連個泡泡都沒有。
不少人對電子設計的理解還停留在用單片機設計個控制電路,這確實是入門必經之路,也是個大坑。把各色芯片手冊上的原理電路刪刪改改,像搭積木一樣組合成產品。但產品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少?臨界條件在哪?哪里還可以繼續(xù)降低成本等等。要是作為學生參加個 XX 比賽,參數好看就行了。工程師不能這么干呀,他得用最便宜的方案作出耐草的產品。即使入門,也不建議沉迷于 XX 開發(fā)板,久而久之就喪失了設計硬件的能力。硬件是門積蓄經驗技術,多設計多驗證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多個電阻少個電容可能結果就完全變了,處理這些變化莫測的實際問題光靠書本上那幾個典型電路根本就不夠,至于腦子了還裝有幾本書,更只有天知道了。電子技術的成長就是不斷地填那些或明或暗的坑,這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得活到老學到老。
我相信大多數電子人還是去不了名企的,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公司打工才是常態(tài)。這意味著得多才多藝,一個頂三個。且不說電子內部的細分,機械軟件也都要會一點。電路總得安裝在產品內部吧,放不下是件挺尷尬的事。有些傳感器還需一定的安裝精度,功率元件的散熱不得想想。要是沒有軟件工程師還得自己寫單片機代碼,在小公司這是很常見的事。工作中為了調試方便,用 Qt 寫了不少上位機軟件。這些小東西都能提高工作效率,減輕人的負擔。不迷戀單一的技術,多嘗試點新東西,說不定那天它們就用上了。多看看網課和書本,理論知識決定水平的上限。
本文系21ic論壇網友?wziyi原創(chuàng)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由21ic獲得授權后發(fā)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