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技術之所以如此“堅挺”是因為指紋的重復率極低。有科學家計算,出現(xiàn)相同指紋的概率為150億分之一。也就是說,當世界上有150億人時,才有出現(xiàn)相同指紋的可能性。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犯罪率一直在不斷的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國民素質不斷地提升,另一方面就是我國刑案記錄工具非常豐富,攝像頭記錄非常齊全。這不僅增加了犯罪的成本,更是對犯罪分子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震懾作用。
在如此完備的數(shù)據(jù)庫下,一般出現(xiàn)大型案件后,可以很快的從DNA、指紋、監(jiān)控數(shù)據(jù)庫中調取到此人的身份信息。從而進一步確認犯罪分子的身份,最終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這樣快捷的辦案流程,已經成為我國刑案的主要套路,破獲犯罪率非常高。
但是在古代,其實并沒有這么多的高科技裝備供衙門使用。但是我國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超的,他們在以前就已經開始使用指紋系統(tǒng),并且都有記錄在冊。這也是我國最早的指紋系統(tǒng),那么在沒有那么先進的鑒別指紋裝備的前提下,我國為什么還要多此一舉的使用指紋系統(tǒng)呢?
其實指紋最開始并不是作為抓捕犯人的證據(jù),而是看手相。稍細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路邊總是會有看手相的算命先生,那些算命先生還會根據(jù)客人的生辰八字對客人進行解說。在西漢時期,史學、文學和藝術發(fā)展快速,不論男女,都爭先恐后地學習知識,那時候,“看手相”也十分流行,其中有位看手相的名人,叫許負,她精通相術,她寫過很多與相術相關的論文和書籍,其中就有指紋的記載。秦朝建立后,建立了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根據(jù)西漢時期的記錄,推陳出新,發(fā)現(xiàn)指紋的用處,并且將它作為在破案過程中一個關鍵性的線索。
在無數(shù)個朝代更迭改進下,到了唐宋時期,我國的指紋技術理論已經是非常先進了,可以說是自成一派。到了元朝時期,我國的指紋技術到達了一個頂峰,甚至可以做到只看一個人的指紋印,就能推斷他又多大的年紀。這個技術可以說非常的厲害,不論是功能還是效果,都比西方世界早了近千年。于是,在墨守成規(guī)的情況下,我國的重要契約上都少不了簽字畫押這一步驟。從婚嫁、契約、遺囑等等表現(xiàn)形式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這足可以證明,我國對簽字畫押這一協(xié)議的重視程度,對口說無憑的厭惡。
介于古代的生產力較低,因此古代自然不可能有指紋識別技術,所以古代人區(qū)分指紋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找不同”。在一個人簽字畫押后,讓一人再印一個指紋,用肉眼觀察兩個指紋是否有不同。如果兩個指紋沒有不同,那這就是同一個人的指紋了。在古代大多數(shù)人都是文盲的情況下,指紋成為了代替簽字的主要手段。畢竟按手印大家都會,在每個人指紋都不一樣的情況下,按手印的行為自然成為了代替簽字最好的方式。
由于指紋的唯一特性,所以相比較書法而言,更容易讓人辨明真?zhèn)巍V讣y無法模仿,在辨別上給這項工作降低了難度。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人們當時并沒有顯微鏡這種東西,所以對于指紋的辨認非常容易造成人為的誤判。于是聰明的古人一般都會有兩套準備,首先除了正常的人為觀測,其次就是會與打手模一起使用。在這樣的雙重效果的保證下,可以非常容易得將對方的手紋直接確定。在斷案等主要場合中,可以非常輕松的辨明正身。于是,在我國歷史上,指紋也是相士、法醫(yī)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甚至比專業(yè)課還要重要。
在現(xiàn)代人的印象里,古代人的智慧并不高。但回顧以前的技術之“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這些神器的背后正是古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和經驗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物。現(xiàn)如今大家所用到的百度地圖或者高德地圖,有一半都是古人發(fā)明出來的指南針的功勞。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古代文學雖難懂,但令人流連忘返;古代技術雖落后,但也給現(xiàn)代人參考進步。指紋對于破案來說,不僅僅是一條重要的線索,更是在記錄案件時一個重要的關鍵點,沒有什么證據(jù)是比指紋來得更加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