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C8313E嵌入式系統(tǒng)U-Boot的移植
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軟件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取得了迅猛的發(fā)展,各種裝備與設備上的嵌入式計算與系統(tǒng)的廣泛應用,大大地推動了行業(yè)的滲透性應用。嵌入式系統(tǒng)由嵌入式硬件和嵌入式軟件兩部分組成。硬件是支撐,軟件是靈魂,幾乎所有的嵌入式產品都需要嵌入式軟件來提供靈活多樣、而且應用特制的功能。由于嵌入式系統(tǒng)應用廣泛,嵌入式軟件在整個軟件產業(yè)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并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如今已成為信息產業(yè)中最為耀眼的“明星"之一。
Bootloader是在操作系統(tǒng)內核運行之前運行的一段小程序。通過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設備、建立內存空間映射圖,從而將系統(tǒng)的軟硬件環(huán)境帶到一個合適狀態(tài),以便為最終調用操作系統(tǒng)內核準備好正確的環(huán)境。U—Boot身為Bootloader的一種,其功能最多,靈活性最強,能夠支持PowerPC,ARM,MPIS,X86體系架構的上百種開發(fā)板,并可引導加載Linux,VXWorks,QNX等多種操作系統(tǒng),有豐富的開發(fā)調試文檔資料與強大的網絡技術支持。本文針對自行開發(fā)的基于MPC8313E的大容量固態(tài)存儲管理系統(tǒng),利用ELDK開發(fā)套件與FreescaleCodeWar-rior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給出了對U-Boot-1.3.0進行開發(fā)移植具體方法。
1 硬件平臺簡介
基于MPC8313E的大容量固態(tài)存儲管理系統(tǒng)的組成框圖如圖1所示。
該系統(tǒng)采用飛思卡爾MPC8313E芯片能以極低的價位,來簡化大量高速外圍設備的部署。除了GigE與USB2.0w/phy集成之外,MPC8313E還提供有32位的雙倍數據速率(DDR1/DDR2)存儲器控制器、16位局部總線和4個直接存儲器訪問(DMA)通道工。
本系統(tǒng)可以使MPC8313E從FPGA中的雙口RAM中高速讀取數據,然后通過千兆網將其上傳至上位機并接受上位機的相關命令,最后將解析命令并下發(fā)給FPGA。
2 U-Boot簡介
U-Boot全稱為UniversalBootLoader,是遵循GPLCGeneralPublicLicense)條款的開放源碼項目。起初,DENX軟件工程中心的WolfgangDenk基于8xxrom的源碼創(chuàng)建了PPCBOOT工程,并且不斷的添加處理器支持。后來,SysgoGmbh把ppcboot移植到ARM平臺上,并創(chuàng)建了ARMBOOTI程。然后以PPCBOOT工程和ARMBOOT工程為基礎,創(chuàng)建了U—Boot工程。目前,U-Boot仍然由DENX的WolfgangDenk等人維護,從DENX的官方ftp中可知,U-Boot的最新穩(wěn)定版本為U-Boot-2010.12。2.1U-Boot相關源碼結構
系統(tǒng)釆用U—Boot的版本為1.3.0,它支持Freescale的MPC8313ERDB開發(fā)板,其中與移植相關的主要目錄如表1所列。
2.2 U-Boot啟動流程
硬件復位中斷向量位于NOR-Flash的0x0100地址(即OxFEOO0100)o
當MPC8313E±電復位后,CPU將根據RST_CFG_SRC:0:3]的值從數據總線上讀取硬件配置字或者采用默認硬件配置字,根據配置字來設置相應的時鐘頻率、器件等。之后轉向硬件復位向量,其具體步驟如下:
(1) 從U-boot中的cpu/mpc83xx/start,s的—start開始執(zhí)行,主要是初始化CPU的一些內部寄存器的狀態(tài);
(2) 之后隨著blcpu_init_f跳轉到cpu/mpc83xx/cpu_init.c中的cpu_init_f()函數開始對CPU底層進行初始化,并在退出時將地址返回到r3寄存器中(mrr3,r21);
(3) 在CPU底層初始化完成程序返回start,s后,緊跟著是blboard_init_f跳轉到lib_ppc/board.c中的board_init_£()函數,對目標板的第一次初始化,以完成對RAM的初始化,并分配內存空間;
(4) 程序再次返回start,s中進行必要的設置,直到執(zhí)行到relocate_code,再代碼搬運到DDR2SDRAM中,并調整全局偏移量表(GOT),對存儲空間進行重定位;
(5) 當代碼搬運完畢后,程序將在DDR2SDRAM中運行,此時調用lib_ppc/board.c中的board_init_r()可對目標板進行第二次初始化,以完成一些數據結構、高端模塊和系統(tǒng)設備的初始化;
(6) board_init_r初始化完畢,調用commom/main,c中的mainloop()函數并等待用戶輸入命令,同時通過調用run_command()函數對命令進行解析已完成相應的操作;
(7) 至此,U-boot啟動完成。
3 U-boot的移植
對于U-Boot的移植可采用主機一目標板模式,開發(fā)主機是X86構架下的WindowsXPSP3操作系統(tǒng),并通過虛擬機VMware安裝Linux操作系統(tǒng)(RedHat9.0),目標板是PowerPC構架下的Linux操作系統(tǒng)。主機和目標板之間可通過串口與網絡進行通信,其連接方式如圖2所示。
3.1 交叉開發(fā)環(huán)境的構建
交叉編譯是指在一種計算機環(huán)境中運行的編譯程序能編譯出在另外一種環(huán)境下運行的代碼。簡單地說,就是在一個平臺上生成另一個平臺上的可執(zhí)行代碼。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謂平臺,實際上包含兩個概念:體系結構和操作系統(tǒng)。同一個體系結構可以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同樣,同一個操作系統(tǒng)也可以在不同的體系結構上運行。
由于開發(fā)主機使用的是X86構架的Linux,目標板是PowePC構架,我們需要首先搭建交叉的編譯環(huán)境。ELDK(EmbeddedLinuxDevelopmentKit)是德國denx提供的可供PowerPC嵌入式Linux移植的完整開發(fā)環(huán)境編譯套件,在開發(fā)主機上構建交叉編譯環(huán)境的主要過程如下:
(1) ./install—d/usr/ppc/eldkppc_6xx;
(2) 編輯自己的帳戶目錄,并在.bashrc(例如:/root/)中加入下面內容:
CROSS_COMPILE=ppc_6xx—
PATH=$PATH:/usr/ppc/eldk/usr/bin:/usr/ppc/el-dk/bin
exportCROSS.COMPILEPATH
(3) 保存。然后執(zhí)行source.bashrc
(4) 驗證安裝,執(zhí)行下列命令:
powerpc一linux—gcc—v
同時輸出gcc和glibc的版本號,例如:gccver-sion4.0.0(DENXELDK4.14.0.0),至此表明ELDK已安裝成功,交叉開發(fā)環(huán)境構建完成。
3.2 U-Boot的移植
在修改U-Boot代碼之前,首先要做好系統(tǒng)地址空間的分配,而我們的目標板是由MPC8313ERDB開發(fā)板裁剪后并添加與FPGA中雙口RAM接口產生的,所以只需要去掉MPC8313ERDB開發(fā)板中不用的部分并添加DPRAM的驅動即可,因此,設計時主要修改U—Boot—l.3.0中與MPC8313ERDB開發(fā)板有關的代碼就可以了,這樣既可提高移植后U-Boot的穩(wěn)定性,又可縮短開發(fā)時間。目標板的系統(tǒng)地址空間的分配如表2所列。
(1) 修改頂層Makefile"1〕文件為目標板添加新的規(guī)則:
MPC8313EMYB_33_con£ig:unconfig
@mkdir—p$(obj)include
@echo"〉$(obj)include/config,h;\
echo—n”...33M...”;\
echo"#defineCFG_33MHZ”〉〉$(obj)include/con-fig.h;
@$(MKCONFIG)—aMPC8313EMYBppcmpc83xxmpc8313emyb
(2) 在board目錄中創(chuàng)建mpc8313emyb目錄,將board/freescale/mpc8313erdb目錄中的全部文件復制到該目錄中并將mpc8313erdb.c文件重命名為mpc8313emyb.co修改mpc8313emyb.c文件,去掉PCI相關代碼(〃mpc83xx_pci_init(1,reg,warm-boot););
(3) 將include/configs目錄中MPC8313ERDB.h的內容復制到MPC8313EMYB.h中,并作如下修改:
//#defineCONFIG_PCI
//#defineCONFIG_83XX_GENERIC_PCI
//并defineCONFIG_CMD_PCI
//井defineCONFIG_CMD_I2C
# defineCFG_SICRL(SICRL_USBDR|0x003C0000)
〃使能GPIO30和GPIO31
甘defineCFG_DPRAM_BASEOxFO000000
井defineCONFIG_DPRAM_ENET
/*DPRAMethernetsupport*/
# defineCFG_BR2_PRELIM0xf0001001
/*DPRAMBaseaddress*/
甘defineCFG_OR2_PRELIM0xf£fe0033
/*DPRAM,128Kbytes*/
# defineCFG LBLAWBAR2 PRELIMCFG DPRAM_BASE
并defineCFG_LBLAWAR2_PRELIM0x80000010
# defineCONFIG_IPADDR192.168.0.10
# defineCONFIG_SERVERIP192.168.0.155
# defineCONFIG_GATEWAYIP192.168.0.1
# defineCONFIG_NETMASK255.255.255.0
(4) 編譯生成U-Boot鏡像:
makeMPC8313EMYB_config
make
編譯完成后生成U-boot.bin文件;
(5) 燒寫鏡像到目標板上
利用ftp將VMware中Linux中的u—boot,bin文件下載到Windows下,用FreescaleCodeWarrior中內嵌的FlashProgramer將U—Boot鏡像燒寫到目標板的NOR-Flash中。
4 U-Boot的調試
利用Freescale的CodeWarrior軟件和USBTAP可以很方便地在目標板上對U-Boot經行調試。調試U-Boot首先要在其鏡像文件中添加一些調試信息,在編譯U-Boot鏡像之前需要對代碼樹作如下修改":
(1) 修改U-Boot源碼根目錄下的config,mk文件;
DBGFLAGS=—g2-gdwarf-2
AFLAGS_DEBUG=_Wa,_gdwarf2OPTFLAGS=-O1
(2) 在libppc/board.c中找到debug("nowrunninginram…");語句并將debug改為printf;
(3) 編譯U-Boot,得到包含調試信息的ELF格式U-Boot文件。
利用第3步得到的ELF格式的U-Boot文件建立CodeWarrior工程。
U-Boot的調試分為三個階段:MMU開啟前的NOR-Flash運行階段、MMU開啟后的NOR-Flash運行階段和在RAM中的運行階段。MPC8313E±電復位配置后(讀取完硬件復位配置字),程序指針(PC)將跳轉到BR0+0x100映射的地址去取第一條指令,這里就是NOR-Flash中的0x100地址(_Start:),之后會在NOR—Flash中運行(NOR—Flash具有片內執(zhí)行(eXecuteInPlace:芯片內執(zhí)行)的特性)最初的初始化程序(主要是初始化RAM),直到程序被搬運到RAM中。程序在NOR-Flash中運行階段還可細分為兩個階段:MMUEna-ble前和MUUEnable后。
調試完U-Boot后,就可以將內核鏡像、扁平設備樹文件和文件系統(tǒng)鏡像分別加載到目標板上,至此,一套基于MPC8313E微處理器的Linux嵌入式系統(tǒng)就移植完成了。
5 結語
U-Boot作為一個通用的Bootloader軟件,可以穩(wěn)定的應用到多種構架的微處理器嵌入式平臺上,在作者開發(fā)的基于MPC8313E微處理器的大規(guī)模固態(tài)存儲管理系統(tǒng)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已經成功的將linux—2,6.23內核和Ramdisk格式的文件系統(tǒng)移植到目標板上,并測試了DPRAM驅動,本套系統(tǒng)現已成功的在實際應用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