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智能相對論
有一個關于做生意的老段子,說一條商業(yè)街,如果來的是猶太人,A會開修車行、B會開餐館、C會開超市……總之不同的猶太人會做不一樣的生意。而如果來的是中國人,A開了家餐館生意火爆,然后B、C、D、E……都會爭相開餐館。
雖然這是個老段子,但中國人愛“扎堆”的特點確實明顯,如今看看那些被“扎堆”的生意,從外賣、到出行、到智能音箱、再到剛剛“死去”的教培行業(yè),有一家公司冒頭,“成千上萬”類似的公司或產(chǎn)品就會蜂擁出現(xiàn)。
最近兩年有扎堆趨勢的行業(yè),智能電視肯定是其中之一。
彩電行業(yè)不好過,
換個名稱“搞事情”?
智能電視的概念大概出現(xiàn)在10年前,2010年開始一些廠家推出了帶有開放式平臺的智能電視。這些電視可以外加一些軟件實現(xiàn)體感游戲等功能,最關鍵的是如果外加一個網(wǎng)絡視頻的軟件同樣可以看網(wǎng)絡視頻,就是常說的“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也是“智能電視”的雛形。
包括樂視、小米等品牌的電視產(chǎn)品也是在那時逐步對傳統(tǒng)電視品牌造成沖擊,但智能電視真正大規(guī)模涌現(xiàn)還是從2019年才開始。原因嘛,各品牌補充自家IoT戰(zhàn)略布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新玩家在逐年下跌的市場中看到了“后來居上”的希望,最主要是再不變,可能就“來不及”了。
2016年,國內彩電出貨量突破5000萬臺,之后便開啟了銷售、銷額的連續(xù)下滑。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國內彩電出貨為5089萬臺,到2020年僅剩4450萬。零售額更是從2017年的1630億元下降到2020年的1209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筆者發(fā)現(xiàn),2020年的低迷還不是結束。最近AVC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1~7月國內彩電累計銷量僅1994.5萬臺,同比下降15.6%,預計全年銷售量可能將跌破4000萬臺。
在此背景中,TCL于2019年率先推出了Mini LED產(chǎn)品,稱之為“智屏”;緊隨其后的海信,則是發(fā)布了首款社交電視;即便是此前聲稱不做電視的華為,同樣發(fā)布了首款
智慧屏產(chǎn)品;2020年,包括OPPO、一加等品牌開始相繼加入戰(zhàn)場;最近,小度也發(fā)布了首款智能電視,名叫“巨屏電視”。
很明顯,像小度推出智能電視產(chǎn)品一方面就是為了擴充IoT布局;另一方面則是看到了電視行業(yè)的拐點或將到來。
但在名字上做文章,對于品牌而言真的有效果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海外市場似乎非常受用,據(jù)TCL前不久公布的半年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TCL智屏電視全球銷量1127萬臺,同比增長11.8%。智屏業(yè)務營收占到TCL電子總收入的66.1%,但是其中7成左右收入都來自海外。
又比如華為智慧屏,來自中怡康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具體銷量約7.2萬臺,與數(shù)千萬的彩電出貨量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
顯然今時不同往日,很多年前就有業(yè)內人士稱“我們不炒作,你們又會說我們只會打價格戰(zhàn)!”,但現(xiàn)在國人對于這些概念性的東西也不再買賬,看不到具體差異或效果還想讓消費者買單已經(jīng)不現(xiàn)實。那究竟各種不同名字的“電視”又有何差異?為了搞懂里面的名堂,筆者也專門走訪了包括小米、華為、OPPO、TCL、海信在內的等各大品牌實體店一探究竟。
智慧屏、智能屏、智屏、
社交電視,看看銷售怎么說
雖然不是周末,小米的線下體驗店中依舊有不少人進進出出,展示墻上多款智能電視依次陳列,在了解筆者需求后,銷售人員介紹了起來。
“您家客廳大概多大呢?……這款75寸的產(chǎn)品是我們剛推出不久的,目前市場上同尺寸產(chǎn)品應該找不到比它更低的價格了,32G的內存、97%的屏占比……內容方面,自帶了愛奇藝等平臺……可以看下操作界面,很簡潔、很方便……”
不得不說,小米智能電視不愧是連續(xù)蟬聯(lián)國內市場銷量第一的產(chǎn)品,銷售人員很熱情,也非常專業(yè),但在聽了一陣后一直沒有講到我想知道的重點,還是忍不住打斷了他,“現(xiàn)在市場上好多品牌都在做智能電視,什么智屏、
智能屏、智慧屏……和你們的電視有什么差別嗎?”
大概停頓了2、3秒,銷售人員才說“對我知道,TCL是叫智屏嘛,智慧屏是華為的嘛?!比缓笥滞nD了2、3秒接著說道“我們智能電視主要還能控制你家里面的其他智能設備,像空調啊、空氣凈化器啊,或者燈光、窗簾之類的,前提是這些產(chǎn)品都是智能的……”,然而不知是不好開口,還是真不了解,到最后該名銷售人員也沒能回答出差異。
在手機產(chǎn)品嚴重缺貨后,華為實體店的生意似乎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印象中人流不錯的華為線下實體體驗店,在筆者去到的當天將近20平米的空間,除了5、6個扎堆聊天的銷售人員,沒有一名其他顧客,與小米的體驗店比起來略有落差。
不過,銷售人員同樣熱情,在得知筆者想買電視后,也是不由分說地開始了介紹,“我看您用的也是華為手機,那應該對我們華為還是有些了解,像我們的硬件最大的特色就是使用的鴻蒙系統(tǒng),保證了機器流暢性,看到的這款是65寸的產(chǎn)品,它有4K的分辨率、120Hz的刷新率……應用上涵蓋娛樂、游戲、辦公、教育等不同內容,無論是家庭還是其他場景使用都非常適合……”
在聽完銷售的介紹后,筆者依舊提出了問題,“相比市面上那么多不同名稱的智能電視,華為智慧屏決定性差異是什么?為什么叫智慧屏?”得到的回答卻是與小米那邊大同小異,IoT設備控制、聯(lián)網(wǎng)看視頻、支持語音通話視頻等等。
顯然,這個問題并不是那么好回答。直到在蘇寧里面,終于遇到了最“實在”的導購。在TCL店面中,該名導購一直向筆者安利Mini LED,在產(chǎn)品介紹方面也主要是以畫質、分辨率、屏幕等內容為主,在筆者主動提出關于“智能化”的話題方面,他說“這款電視上面有一個攝像頭,能起到安防監(jiān)控的作用?!闭f著便拿出了自己的手機“你看,只要有人經(jīng)過或者移動電視,他就會自動拍照然后通過手機App將照片發(fā)過來,這是今天早上我還沒到店時拍的。”
這個功能確實引起了筆者的興趣“關機時攝像頭也運作嗎?”導購尷尬一笑,“那還是不行,主要用他來看老人、小孩或寵物嘛,相當于為你省下了一個攝像頭。”但這個回答只能讓筆者一笑而過。
隔壁海信的導購則是更加直接,問他為什么海信的電視叫“社交電視”時,他回答到“就是因為有個攝像頭,可以多人視頻啊?!敝蟮脑捀且饬现狻艾F(xiàn)在每個品牌取不同的名字,其實是自我區(qū)分,像之前華為不是說不做電視嘛,不能打臉啊,所以他們就叫
智慧屏,要說每個品牌之間真的存在什么大不同,都差不多基本上你有的功能我也有,還是比價格和配置?!?
“意料之外”是因為筆者在走過這么多門店后,確實沒想到有店員會直接的說出這番話,可能也因為社交電視并不是海信的主打,現(xiàn)階段海信將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激光電視上,才有了店員如此的直言不諱。
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創(chuàng)造”不同名稱的電視,但這才多久又開始同質化,“智能電視”走上了傳統(tǒng)電視的老路,終究只是換個名?其實電視行業(yè)的新老玩家都清楚,要說想依靠一款新產(chǎn)品、一個新名稱就能撬動一個行業(yè)?這個還是有待商榷。但偏偏有些品牌不信邪,在宣傳時都說“這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進化”,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以消費需求為主導?
但品牌真的懂消費者嗎?
筆者所遇到的所有品牌銷售,主動介紹的內容全都還是停留在“視聽環(huán)節(jié)”,包括內容、畫質、音質、屏幕及延伸硬件,而有關“智能”的東西,卻是筆者不問,沒有一家有主動提起。
之所以如此,筆者看來,無非幾個原因。首先,說明
當前市場絕大多數(shù)電視用戶的需求并不是“智能”,關注點依舊在傳統(tǒng)電視層面,比如尺寸、畫質等等,畢竟作為一線銷售,至少知道什么才是用戶問得最多的;第二,
所謂“智能化”是有門檻的,不是擁有了一臺智能電視,就是擁有了“智能”,如小米銷售所言,如果要使用電視的IoT控制能力,前提是其他家電產(chǎn)品具有智能屬性,但智能家居目前并不普及。
各大電視品牌是不是真的懂用戶需求?為什么會有這個問題,也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價格。比如在TCL柜臺,當筆者提出相比小米、榮耀等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同尺寸產(chǎn)品,TCL動輒上萬的價格是不是有點貴?當銷售聽到這個問題,她略帶訝異地反問“貴嗎?要知道像三星、索尼他們,差不多的都是幾萬,十幾萬都有,一萬多真不貴?!?
電視產(chǎn)品的價格提升一點不比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yè)遜色,問原因,品牌方就說是屏幕越來越大,工藝難度成倍提升,價格當然也會增長。此外,便是不想打價格戰(zhàn),拉高價格是給其他品牌騰出空間,這句話幾乎快成為所有提價品牌的標準臺詞了。
但是其所凝聚的價值真的值嗎?例如在某品牌店面中,銷售人員一直在推廣Mini LED產(chǎn)品,從發(fā)光原理到顯像技術可謂倒背如流,然而與其邊上的一臺同樣是75寸的OLED電視相比,筆者雖然也能感受到色彩差異卻十分有限,對于觀影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價格卻翻倍不止。
也有消費者告訴筆者,電視擺在門店與放到家里的是“兩個產(chǎn)品”,陳小姐去年曾在某品牌花費2萬多購買了一臺大屏電視,回到家中看電視卻感覺遠不如在門店時看到的清晰,她將此問題反映給品牌方,而得到的回復卻是“因為看的不是高清片源”。
是的,在實體店看到的內容都是相應的、特地用來展示的片源,而日常觀看內容卻無法匹配?;〝?shù)倍的價錢,買到的卻只是“你能行”,但“不能用”真的是消費者需求嗎?
其次便是“廣告”。前幾日《人民日報》點名“智能電視”,發(fā)文稱“開機廣告又長又多,看個電視太復雜?!边@不是個例,也實實在在發(fā)生在筆者身上,能想象筆者母親一個人在家不看電視的原因竟是“不會開機”,一臺電視一個盒子,兩個遙控不停切換,廣告頁面無法退出,實話實說因為平時都是使用電腦或手機,家里的電視只有筆者父親會用.....
在探訪各品牌門店時,《人民日報》還沒有發(fā)布這篇文章,但品牌方顯然也意識到了這是個問題,像一直沒有開機廣告的華為,其銷售就多次以此為賣點不斷重復;小米的銷售也強調,現(xiàn)在的廣告只要看幾秒就能手動跳過。
據(jù)悉,目前大量品牌已經(jīng)開始去除開機廣告,但要改進的也絕不止開機廣告。好笑的是,今年6月上海電信IPTV還曾就開機廣告霸氣回復過網(wǎng)友表示“在開機等待時間內投放廣告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并且還表示一鍵關閉廣告功能辦不到?!?
好一個“提升用戶體驗”,這種體驗不提升也罷。所以,品牌真的懂消費者嗎?消費者自己其實都清楚,只是說說真的沒有意義。
總結
智能電視在大量品牌入場后,已經(jīng)成為一片“血?!?,但若只是換個稱呼就想拉起這個“將傾”的行業(yè),未免有點太小看消費者了。包括內容、其他硬件等環(huán)節(jié)無法跟上的話,單憑一臺電視或許“智能電視”永遠也只是一臺電視。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