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滿是bug的程序,居然是對的?比冒泡算法還簡單的排序算法
時間:2021-10-22 15:20:53
手機看文章
掃描二維碼
隨時隨地手機看文章
[導讀]關注星標公眾號,不錯過精彩內容來源|量子位程序bug也能負負得正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還真可以。比如程序員們再熟悉不過的排序算法,通過兩個“bug”居然能歪打正著,實在令人匪夷所思。請看這位程序員寫的數組升序排序代碼:fori=1tondoforj=1tondoifA[i]
關注 星標公眾號,不錯過精彩內容
for i = 1 to n dofor j = 1 to n doif A[i] < A[j] thenswap A[i] and A[j] 今天這串代碼在Hacker News論壇上突然火了起來,引來大批程序員圍觀。
乍一看這段代碼,你的反應會是什么?會不會覺得這個程序員水平太差了,連基本的冒泡算法都寫不好:
不等號方向錯了,第二層循環(huán)指數j的范圍也弄錯了。
總之,這段代碼“絕對不可能正確”。
△冒泡算法
但如果你真的運行一下會發(fā)現,結果還真的是按照升序排列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正確的冒泡算法代碼是怎樣的:
-
-
-
-
for i = 1 to n dofor j = i 1 to n doif A[i] > A[j] thenswap A[i] and A[j] 后者不同之處是j = i 1且A[i] > A[j] ,兩段程序大相徑庭。
然而我要告訴你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實,其實第一串代碼是對的,而且可以嚴格證明。
那么它是如何實現正確排序的?
為何能歪打正著
仔細一想,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該算法比冒泡排序多一半交換操作,正好可以將降序編程升序。
不過,作者還是給出了嚴格的證明。
我們定義P?是經過i次(1 ≤ i ≤ n)外循環(huán)后得到的數組。
如果算法正確,那么前i項已經是升序排列,即A[1] ≤ A[2] ≤ . . . ≤ A[i]。
證明該算法正確,實際上就是證明P?對于任何n都成立。
根據數學歸納法,我們只要證明P?成立,假設P?成立,接著再證明Pi 1也成立,命題即可得證。
P?顯然是正確的,而且這一步和普通的冒泡算法降序沒有區(qū)別,經過第1次外循環(huán),A[1]就是整個數組的最大元素。
接著我們假設P?成立,然后證明Pi 1成立。
我們先定義一個序數k:
首先假設A[k](k介于1~i之間)滿足A[k]>A[i 1]最小的一個數,那么A[k?1]≤A[i 1](k≠1)。
如果A[i 1]≥A[i],那么這樣的k不存在,我們就令k=i 1。
考慮以下三種情況:
1、1 ≤ j ≤ k?1
由于A[i 1]>A[j],沒有任何元素交換發(fā)生。
2、 k ≤ j ≤ i (如果k=i 1,則不存在此步驟)
由于A[j]>A[i 1],所以每次比較后都會有元素交換發(fā)生。
我們使用A[ ]和A′[ ]來表示交換前和交換后的元素,所以
A′[i 1] = A[k],A′[k]=A[i 1]
經過一系列交換,最大元素最終被放到了A[i 1] 位置上,原來的A[i 1]變成了最大元素,A[k]被插入了大小介于原來A[k]和A[k-1]之間的元素。
3、i 1 ≤ j ≤ n
由于最大元素已經交換到前i 1個元素中,此過程也沒有任何元素交換。
最后,P?就是升序排序算法執(zhí)行完以后的結果。
由于內外兩組循環(huán)沒有任何范圍差別,因此這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排序算法了。
從代碼上來看,它很像冒泡算法,但從證明過程中可以看出,這實際上是一種插入算法。
△插入算法
算法復雜度
顯然,該算法總會進行n2次比較,接下來計算算法的交換次數。
可以證明交換其次最多為I 2(n-1),最少為n-1。
其中I為初始數字的逆序數,最大為n(n-1)/2
因此整個算法的復雜度為O(n2)。
從證明過程中可以看出,除了i=1的循環(huán)以外,其余循環(huán)里j=i-1之后的部分完全無效,因此可以將這部分省略,得到簡化后的算法。
-
-
-
-
for i = 2 to n dofor j = 1 to i ? 1 doif A[i] < A[j] thenswap A[i] and A[j] 該算法減少了比較和交換次數,不過算法復雜度依然是O(n2)。
網友:這個算法我以前見過
比最容易理解的冒泡算法還要簡單,這個排序算法在Hacker News上很快引起了網友的圍觀。
不少人覺得它“很眼熟”。
有位網友表示,自己曾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看到一個同學用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排序算法,它可以運行但是效率很低,更像是一種插入排序。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他用的就是這種算法。
事實上,關于這種算法的討論已久,從2014年開始就不斷有人發(fā)帖,這次作者將論文上傳到arXiv后又引起了廣泛熱議。
甚至還有烏龍事件發(fā)生。
有位網友掃了一眼論文就以為這個算法和自己10年前提出的一樣。
留言網友的算法:
乍一看兩種算法的代碼確實很像,原理上的確有些相似。
都是看起來像冒泡排序,但其實更貼近選擇排序。
不過很快有人指出真相:這種算法中 j=i 1 to n,并且是當 A[i] > A[j] 時交換。
而作者提出的算法中 j=1 to n,A[i] < A[j] 時交換。
兩種算法相比,網友此前提出的更容易被理解為什么可以運行。
當然也有歪樓的,有人就調侃自己剛學編程時寫過這個算法。
我百分百確定,在我剛開始學編程、并想要找到最短的排序方法時就寫過它。
不過說到實際應用上,這種算法需要的計算時間太長了。
有人就認為,這種算法此前被發(fā)現過很多次,但是那些人根本沒打算用它。
也有人提出:這種排序沒有睡眠排序簡單。
睡眠排序就是構造n個線程,讓線程和排序的n個數對應。
例如對于[4,2,3,5,9]這樣一組數字,就創(chuàng)建5個線程,每個線程睡眠4s,2s,3s,5s,9s。這些線程睡醒之后,就把自己對應的數報出來即可。這樣等所有線程都醒來,排序就結束了。
但和作者提出的算法一樣,睡眠排序由于多線程的問題,在真正實現上也有困難。
此外,這位網友也表示自己看到過這種算法:
我確定我此前看到過這種算法,它沒有名字嗎?
很快就有人提議說——
如果它沒有名字的話,我建議稱之為“面試排序”。
參考鏈接:
[1]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8758106
[2]https://arxiv.org/abs/2110.01111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聯系刪除。
------------ END ------------
●嵌入式專欄精選教程●精選匯總 | ST工具、下載編程工具●精選匯總 | 嵌入式軟件設計與開發(fā)●精選匯總 | STM32、MCU、單片機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回復“加群”按規(guī)則加入技術交流群,回復“1024”查看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我的視頻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分享,歡迎點分享、收藏、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