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前,我和無數美國人一起觀看了電影《小丑回魂》(It),在2.7億多美元的票房中貢獻了一份子。就像我看過的大多數恐怖電影一樣,這一部也沒有讓我體驗到期望中的恐懼感。至少片中的小丑并不使我特別害怕。我所害怕的,是恐懼本身(也就是小丑所代表的)能夠殺人的說法。我在電影院里是不大容易嚇到的,但是在電影院外的幾乎任何地方都極容易害怕。要是人真的會因為恐懼而死亡,那我肯定是候選人之一。
圖片來源:電影《小丑回魂》
我請教了幾位專家,想聽他們安慰我說,這種對于周圍世界的極端恐懼不會真要了我的命,不幸我未能如愿。“強烈的情緒狀態(tài)的確可能殺人,無論是恐懼還是別的情緒。”紐約勒諾克斯山醫(yī)院的女性心臟健康項目主任蘇珊妮•斯坦鮑姆(Suzanne Steinbaum)告訴我,“甚至在超級碗或世界職業(yè)棒球賽之類的賽事期間,心臟病發(fā)作的危險也會增大。”關于這類事件確切發(fā)生率的數據很難搜集,但斯坦鮑姆指出,醫(yī)生還是能清楚地在這類賽事期間覺察到死亡率的上升。雖然在書面文件上,這些死亡病例都可以標為心臟病發(fā)作或者中風,但由于它們的起因都是極強烈的情緒,因此完全可以歸為恐懼(或者壓力、焦慮和興奮)導致的死亡。
關鍵是這些情緒要“極其強烈”。人腦經過演化,已經能夠有效地應對輕度到中度的恐懼刺激,只有在體驗到特別強烈的恐懼(或其他情緒)時,我們的身體才會招架不住。
霍梅拉•西迪基(Humaira Siddiqi)是弗吉尼亞州北部凱撒醫(yī)療集團(Kaiser Permanente)的精神病學主任,她告訴我,恐懼或別的情緒都發(fā)源于腦中稱為“杏仁核”的區(qū)域。當情緒只有輕度或中度時,杏仁核會接著把信息傳遞到正上方的海馬,由海馬負責把情緒放到情境中加工。比如你用眼角余光看到了有什么東西在動,你的杏仁核可能立即產生恐懼或者警覺,使你覺得自己看見了一只老鼠、一條蜈蚣或其他可怕的東西。而海馬使你意識到:
(a)你什么都沒看見;或者
(b)你確實看見了一只老鼠或一條蜈蚣,但它們都傷不了你。
只有當恐懼太過強烈、太過突然時,才會對人造成危害。“當你的腦內突然涌起了強烈的情緒反應,它有時會越過海馬,這時恐懼就失去了情境,它成為純粹的恐懼,也劫持了你的腦。”西迪基說。
出現這樣強烈的恐懼反應時,身體會釋放大量激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引起心律失常、血壓上升、中風、心臟病發(fā)作,并最終導致死亡(不過可能性不大)。西迪基指出,身體之所以像這樣大量釋放激素,原因之一是一種已經過時的恐懼反應:戰(zhàn)斗或者逃跑(fight or flight)。“現代人面臨恐懼時一般不需要身體做出反應,而是需要我們思考對策。從這一點上說,我們在演化中產生的應對恐懼刺激的適應手段是有點過時了。”
看球賽興奮而死、看電影恐懼而死,甚至打麻將時激動而死,都可以算是身體在極其強烈的情緒沖擊下無法做出正確反應的后果。
正因為現代人在面對恐懼時(通常)不會真的逃跑或是戰(zhàn)斗,這些多余的腎上腺素就失去了實際的功能。西迪基指出,實際上,在出現極端恐懼或焦慮時,最好的對策往往是用深呼吸來“覆蓋”身體的恐懼反應。“深呼吸之類的動作可能感覺有點傻,但呼吸能使心跳變慢一些。”她說,“呼吸時,你也在有意識地降低交感神經的反應,交感神經會緩和對身體的控制,使你能放松下來,支配身體。”
斯坦鮑姆指出,人死于恐懼(或其他強烈情緒)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雖然當人年齡增加或者得了心臟病,這個可能性會有所上升??謶植皇俏覀兊臄橙耍敲擞?。
“有恐懼反應是一件好事,會焦慮也是一件好事,就連抑郁也是好事,因為它們都是信號或者警示,告訴我們有哪里出問題了。”西迪基說。恐懼對生存的幫助要遠遠大于它的威脅。“恐懼是我們演化出來的一種適應機制。如果這東西會把我們殺光,它就根本不會演化出來。”
話雖如此,每個人還是有必要了解并且敬畏自身的承受限度。這就是為什么過山車項目外面要豎幾塊牌子,提醒心臟病患者不要乘坐;為什么有的人無論如何也不肯去看《小丑回魂》,任憑我怎么保證它其實沒那么嚇人;這也是為什么我絕對不會在半空中跳出一架飛機并盼望降落傘會順利張開??謶侄喟氩粫⑺滥?,但又何必去驗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