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表經(jīng)過一個世紀多的演進:由機械式電表到今日的各種不同型式的電子電能表,包含新的預付費電能表 復費率電能表以及具有雙向通訊能力的電子式電能表等,其提供的擴展功能包括:自動讀表(AMR)、線上查詢、遠程連接/斷開,以及復雜的計費結構等等。這些電能表還可讓使用者對其耗電量有更好的控制,以便節(jié)省電費及更有效地分配用電量。
如圖1所示,電子電能表的基本架構包括下列各主要功能模塊:電壓電流取樣電路;16位以上分辨率的ADC;計量與控制單元;通信接口;操作界面;顯示器;存儲器。本文將以存儲器為重點說明為何電子式電能表需要使用鐵電存儲器(F-RAM)。
鐵電存儲器的技術特點
首先要說明的是鐵電存儲器和浮動柵存儲器的技術差異?,F(xiàn)有閃存和EEPROM都是采用浮動柵技術,浮動柵存儲單元包含一個電隔離門,浮動柵位于標準控制柵的下面及通道層的上面。浮動柵是由一個導電材料,通常是多芯片硅層形成的 (如圖2所示)。浮動柵存儲單元的信息存儲是通過保存浮動柵內的電荷而完成的。利用改變浮動柵存儲單元的電壓就能達到電荷添加或擦除的動作,從而確定存儲單元是在 ”1”或“0” 的狀態(tài)。但是浮動柵技術需使用電荷泵來產生高電壓,迫使電流通過柵氧化層而達到擦除的功能,因此需要5-10ms的擦寫延遲。高寫入功率和長期的寫操作會破壞浮動柵存儲單元,從而造成有限的擦寫存儲次數(shù)(例如:閃存約十萬次,而EEPROM則約1百萬次)。
鐵電存儲器是一種特殊工藝的非易失性的存儲器,是采用人工合成的鉛鋯鈦(PZT) 材料形成存儲器結晶體,如圖3所示。當一個電場被施加到鐵晶體管時,中心原子順著電場停在低能量狀態(tài)I位置,反之,當電場反轉被施加到同一鐵晶體管時,中心原子順著電場的方向在晶體里移動并停在另一低能量狀態(tài)II。大量中心原子在晶體單胞中移動耦合形成鐵電疇,鐵電疇在電場作用下形成極化電荷。鐵電疇在電場下反轉所形成的極化電荷較高,鐵電疇在電場下無反轉所形成的極化電荷較低,這種鐵電材料的二元穩(wěn)定狀態(tài)使得鐵電可以作為存儲器。
圖1、電子電能表的基本電路方塊圖。
圖2、浮動柵存儲單元
圖3、鐵電存儲器結晶單元。
特別是當移去電場后,中心原子處于低能量狀態(tài)保持不動,存儲器的狀態(tài)也得以保存不會消失,因此可利用鐵電疇在電場下反轉形成高極化電荷,或無反轉形成低極化電荷來判別存儲單元是在 ”1”或 “0” 狀態(tài)。鐵電疇的反轉不需要高電場,僅用一般的工作電壓就可以改變存儲單元是在 ”1”或 “0” 的狀態(tài);也不需要電荷泵來產生高電壓數(shù)據(jù)擦除,因而沒有擦寫延遲的現(xiàn)象。這種特性使鐵電存儲器在掉電后仍能夠繼續(xù)保存數(shù)據(jù),寫入速度快且具有無限次寫入壽命,不容易寫壞。所以,與閃存和EEPROM 等較早期的非易失性內存技術比較,鐵電存儲器具有更高的寫入速度和更長的讀寫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