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密度高、充放電時間短、循環(huán)壽命長……說起超級電容器的好處很多,但是目前市場上的商用超級電容器容量普遍較低,影響了超級電容器的廣泛應用。南京理工大學發(fā)現(xiàn)一種電極材料改性的方法,將大大提高電容器的容量。該成果已發(fā)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權威刊物《先進材料》上。
超級電容器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效儲能裝置,可以在短短幾十秒時間內(nèi)完成充電,并擁有數(shù)十萬次的使用壽命。目前,市場上商業(yè)應用的超級電容器多采用活性碳材料電極,能量存儲率有限,市場上的高端超級電容器每千克的容量只有鋰電池的1/12,限制了超級電容器的應用。而金屬氧化物做電極材料會擁有高3至4倍以上的理論容量,但由于電子、離子傳輸性能差,實際應用中容量卻很難達到理論高度。
南京理工大學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所夏暉教授課題組,一直嘗試通過材料改性解決容量瓶頸,即在能源材料化學結構中引入或拿出一些原子或基團,來改善材料本身較差的電化學特性。
課題組在一次合成金屬磷化物失敗的實驗中,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有趣的改性方法:一種磷酸根離子可以對多種金屬氧化物(如四氧化三鈷、氧化鐵、氧化鎳)電極材料進行表面改性。
通過磷酸根離子調(diào)節(jié)電極表面金屬離子的周邊電子環(huán)境以及多孔的超薄納米片形貌,方便離子傳輸,提高氧化還原反應的效率,從而提高超級電容器的容量。該項研究將為超級電容器的廣泛應用開啟一個新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