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場通信技術(NFC)為用戶提供電子支付的賬戶服務
出門不用帶錢包,只要口袋里揣著手機,就可以坐公交、乘地鐵,可以在便利店、超市、商場刷卡購物,甚至還可以在辦公區(qū)刷門禁……這樣的生活場景,我們已經暢想了好多年。
昨天,中國電信聯(lián)合國內多家銀行宣布,從12月23日起,持有支持NFC功能的手機用戶,可在中國電信營業(yè)廳免費更換一張支持NFC的手機卡,開通手機錢包業(yè)務,把錢包里的銀行卡、公交卡統(tǒng)統(tǒng)“裝進”手機,在手機里實現(xiàn)各類卡片的支付功能。
實際上,這并不是國內運營商進軍手機支付領域的第一步。在此之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已經或多或少地涉足手機支付領域,并在部分省市試點推出了“手機一卡通”、“手機錢包”等業(yè)務。但遺憾的是,多年來我們暢想的那個“隨處刷手機”的酷斃了的鏡頭,一直沒有成為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
究竟是什么阻礙了手機支付的發(fā)展腳步?Strategy Analytics移動互聯(lián)網戰(zhàn)略總監(jiān)Nitesh Patel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說,“消費者習慣使用現(xiàn)金和銀行卡進行支付,由于缺乏向移動支付轉變的真正激勵因素,消費者樂于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的支付工具。”
“對‘消費者在店內通過手機進行支付’這一市場會迅速騰飛的期待,有些不切實際。”Nitesh Patel認為,培育市場需要時間。據Strategy Analytics的保守估計,到2013年底,中國基于NFC的手機支付市場規(guī)模低于70萬美元,預計到2017年,這一數(shù)字將增長到接近2.2億美元。
運營商介入已久
雖然目前中國基于NFC的手機支付市場規(guī)模并不大,但一個毫無爭議的事實是: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大多數(shù)年輕人已經習慣了“手機時刻不離身”,外出時更是越發(fā)依賴手機了。
“對于消費者而言,手機支付帶來的好處是便利性——外出購物不用攜帶銀行卡和錢包了。”Nitesh Patel認為,在這種趨勢之下,移動運營商也希望能夠在手機支付領域分得一杯羹。
從全球來看,運營商介入手機支付領域已經超過十年,在中國,運營商在多年前也已經開始涉足手機支付領域,但直到最近一年,這項業(yè)務才開始逐漸走上正軌。
運營商做手機支付,有哪些優(yōu)勢和短板?優(yōu)勢應該怎么發(fā)揮,短板應該怎么補?
“在手機支付領域,運營商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的硬件基礎環(huán)境,以及龐大的客戶基礎。”Nitesh Patel解釋說,“在USIM卡存儲支付應用和用戶憑證,使得運營商能夠提供一個支付行業(yè)公認的安全環(huán)境。更為重要的是,運營商擁有龐大的客戶基礎,使其成為包括商業(yè)銀行在內的服務供應商頗具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并將手機支付推向市場。”
“當然,運營商也有劣勢——消費者不認為運營商是支付公司。”Nitesh Patel說,“他們寧愿使用銀行或是廣受認可的金融機構提供的支付服務,而非來自電信運營商的服務。”
Nitesh Patel認為,要想克服這些劣勢,運營商應該扮演支持者的角色,通過提供平臺讓銀行能夠參與進來。
如Nitesh Patel所說,國內三大運營商正在搭建這個平臺。2012年11月底,中國聯(lián)通聯(lián)合招商銀行宣布推出手機錢包產品;2013年6月,中國移動和中國銀聯(lián)宣布在國內十多個城市推出基于NFC的手機錢包業(yè)務;同年10月,中國聯(lián)通的手機錢包業(yè)務從招行擴展到光大、廣發(fā)、興業(yè)、民生、浦發(fā)、中信等多家銀行,并計劃將手機錢包業(yè)務推廣至全國。2013年11月,中國電信聯(lián)合招行、建行等十余家銀行在全國范圍內推出手機錢包業(yè)務。
曾身陷標準之爭
既然運營商在很多年前就開始涉足手機支付領域,為什么直到最近一年才開始實質性地推出手機錢包業(yè)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運營商內部人士認為,多年的“標準之爭”是阻礙手機支付業(yè)務快速發(fā)展的關鍵原因。
據了解,在手機支付的國家標準確定之前,國內手機支付行業(yè)一直存在著互不兼容的兩大標準的選擇問題,其中一個是中國銀聯(lián)主推的基于13.56MHz的技術方案,而另一個則是中國移動當時主推的基于2.4GHz的技術方案。
直到2012年,手機支付的兩大標準之爭才逐步有了定論。博弈的最后結果是: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國標委的相關司局,組織中國銀聯(lián)以及三大電信運營商,對手機支付業(yè)務的發(fā)展達成一致意見——近場支付采用13.56MHz標準,而2.45GHz方案僅用于封閉應用環(huán)境,不進入金融流通領域。
至此,由中國銀聯(lián)主導的、也是國際上通用的13.56Mhz標準,被確定為目前中國金融移動支付的標準,而基于這一技術標準的NFC手機近場支付也被確定為手機支付市場的主導。
同年6月,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lián)簽署手機支付業(yè)務合作協(xié)議,開始全面支持基于13.56MHz的手機支付技術方案。多年來的手機支付標準之爭終于塵埃落定。
受限因素不斷
在多年的標準之爭終于宣告結束之后,又一個矛盾出現(xiàn)了——用什么方式來實現(xiàn)手機支付?
據了解,手機支付大致分為三種實現(xiàn)方式:全SIM卡方案、全終端方案、終端+SIM卡方案。一位手機支付領域的技術專家認為,這三種方式都各有利弊,大規(guī)模推廣起來并不容易。
比如,使用只更改SIM卡的“全SIM卡”方案,用戶雖然只需要在營業(yè)廳更換一張帶有天線的SIM卡,但要求手機后蓋必須是具備穿透力的塑料外殼;如果使用只更換手機的“全終端”方案,用戶就必須重新購買一部集成了天線的定制手機。
目前,中國銀聯(lián)和三大運營商基本達成的一致意見,是使用“終端+SIM卡”方案。上述技術專家認為,雖然用戶既需要更換手機,又需要更換SIM卡,但相對于前兩種方案,這種方案對手機以及SIM卡的要求都比較低。
不過,即使門檻不高,消費者要想使用手機支付業(yè)務,還是需要經過一些步驟。據運營商的工作人員介紹,用戶首先要確定自己使用的是支持NFC功能的手機,然后可以到營業(yè)廳更換一張SIM卡(卡號可以不變)并開通手機錢包業(yè)務,下一步,用戶需要下載手機錢包客戶端,再完成銀行卡綁定,在完成這些步驟之后,用戶就可以在支持刷手機的商戶進行消費了。
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后,用戶可能還會遇到一些麻煩,比如,支持NFC功能的手機并不太多。據了解,目前支持NFC功能的手機包括三星、索尼、HTC、中興、華為、LG、步步高、小米等廠商的部分型號的手機,而市面上正在銷售的大部分手機并不支持NFC功能,其中就包括一再爽約NFC功能的蘋果iPhone。
“由于蘋果不太可能滿足運營商的需求,提供基于SIM卡的支持移動功能,運營商面臨無法向iPhone用戶提供NFC服務的困難。”Nitesh Patel說。不過,運營商正試圖解決其他品牌手機的支持問題。據中國電信總經理楊杰介紹,從2014年1月起,中國電信新上市的3G終端,將逐步實現(xiàn)全部機型支持NFC,而4G終端也將全部具備NFC功能。
雪球怎么滾
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全球運營商正在推動的NFC手機支付服務,不僅受限于手機廠商的支持,還有一個障礙,就是手機支付在零售商的普及比較緩慢。
“我在哪里可以刷手機支付?”這是不少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實際上,這也是運營商以及各大銀行頭疼的問題——盡管業(yè)界已經炒作了很多年,但手機支付仍然未被零售網點廣泛采用。
這一狀況造成的結果是:雖然有眾多用戶借助智能手機來幫助他們購物,但真正通過手機進行購物支付的人數(shù)卻沒有那么多。Strategy Analytics的報告顯示,42%的智能手機用戶聲稱曾通過手機進行遠程或在實體店購物,但由于只有很少的零售店接受移動支付,因此在實體店中成功進行手機支付的用戶比例可能遠遠不到10%。
“在實體店提供移動支付,除了在現(xiàn)有的現(xiàn)金及銀行卡支付基礎上增加了一種新的支付方式外,幾乎不為零售商帶來任何其它好處。在支付卡普及率很高、現(xiàn)金支付廣泛使用的市場,零售商為什么要費盡心思在手機支付上進行投入呢?”上述分析師Nitesh Patel說。
“從零售商的角度來看,他們實在缺少為手機支付進行資金投入的動力,因為只有很少的消費者擁有支持NFC支付功能的手機。因此,在對升級支付終端進行資金投入以支持移動支付之前,零售商在等待大規(guī)模的用戶的誕生。”Nitesh Patel說,這種“雞和蛋”的局面需要時間來改變,移動運營商和商業(yè)銀行應該肩負起驅動移動接收支付基礎設施進入零售場所,以及為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提供激勵措施的責任。
Nitesh Patel認為,除了支付以外,如果能夠借助一些營銷手段提升銷售,并驅動用戶忠誠度和滿意度,那么在零售網點內使用手機支付就會對零售商更具吸引力,整個市場就會越滾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