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鬧媽”是一名外科醫(yī)生,她幫兒子辦了一張新的手機SIM卡,一放進手機,就顯示這個號碼已經注冊了微信(系統(tǒng)里不斷有聯(lián)系人號碼跳出來,要求加好友),再用這個手機號去查淘寶和支付寶,都輕輕松松進去了。
顯然,網友“鬧媽”幫兒子新辦的這個手機號,之前是有主人的。號碼前主人在放棄手機號碼時,忘了解綁微信、銀行卡、支付寶等重要工具,導致隱私可能被泄露、財產安全可能被侵犯。所幸這位“鬧媽”是個好人,聯(lián)系上了這位號碼前主人,對其進行了提醒??扇绻承﹦e有用心之人,恰好拿到了這樣一個號碼,會不會借此在網上曝光他人隱私,或趁機轉移他人銀行卡里的資金呢?
這種可能性顯然是存在的,此前媒體也多次曝光過,利用他人舊手機或棄用號碼盜取支付寶、銀行卡賬戶資金的案件。如今手機功能過于強大,一個手機號碼往往關聯(lián)著我們的社交、理財、出行、購物等多方面需求。顯然,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棄用手機號碼前,一定要慎之又慎,確保在微信、網購平臺、支付寶等第三方應用申請解除綁定服務,保護我們自身的賬戶安全。
不過,消除風險隱患,不能止于讓用戶自查自保,相關各方也要盡到應有的兜底責任。比如對于運營商來說,將停機三個月以上的號碼重新投放市場無可厚非,但在二次銷售前,理應提醒用戶其棄用號碼即將流入市場。在手機用戶全面實名制的當下,運營商通過各種途徑聯(lián)系到停機號碼主人,相信并非難事,希望運營商能盡到告知義務,避免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遭到損失。同時,互聯(lián)網公司與運營商之間也應加強合作,一旦綁定手機應用的號碼機主發(fā)生變更,及時對安全風險予以提醒。
對于工信部等管理部門來說,也應盡快出臺“棄用號碼再銷售”的相關規(guī)定,明確運營商、互聯(lián)網公司、用戶等各方權責,確保棄用號碼有序循環(huán)利用。
此外,我們還應看到,此前棄用手機號碼的主體人群,是學生、打工族等流動性強的群體,棄號的原因也往往是更換了工作、生活地點,避免漫游費支出。隨著年內漫游費的全面取消,將來機主到異地后未必就要更換號碼,這也將減少人們棄號的風險隱患。當然,這還需要運營商進一步出臺惠民政策,確保用戶到異地后資費不發(fā)生大的變化,減少人們換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