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消息(張海龍)隨著業(yè)務類型不斷豐富,電信行業(yè)量收差增大,網絡的靈活配置、降低運維成本成為了電信運營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而SDN的引入使電信網絡看到了新的希望。
目前,路由、交換等均已開始SDN的引入,但這些對于傳送網絡性能的提升來說,性能并未提升太多。工信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就認為,只有將SDN引入到傳送網中才能體現出SDN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全網SDN,這對傳統(tǒng)網絡的改變,遠比在路由器等邊邊角角上引入SDN要深入許多。將傳送網納入使得SDN真正具備跨層的全網視野,實現從L0/L2/L3的全網統(tǒng)一資源優(yōu)化;同時,集中管控便于掌握全網的拓撲和流量,通過軟件實施帶寬和電路資源的快速調度,不僅可最佳地利用全網帶寬資源、縮短收斂速度、減低時延、確保路由和性能的可預測。而且有利于突破多層網絡管理和內部體制障礙和多廠家環(huán)境的外部壁壘所形成的信息割裂,推進傳送網架構的開放,提高網絡利用效率、降低網絡運營成本等。韋樂平稱,預計SDN/NFV能降低30-40%的TCO,60-80%的OAM。
雖然,將SDN引入到傳送網中具有眾多好處,但受制于體制以及廠商設備問題,SDN的引入并不順利。韋樂平稱,由于各個廠商提供的設備仍具一定封閉特性,各設備間的互通,運營商內部體制問題,都使得SDN引入仍存問題。
此外,韋樂平表示,傳送網引入SDN在集中管控、成本、適應性等方面充滿挑戰(zhàn),如全網集中管控導致網絡生存性、安全性、可擴展性較差,管理成本較高,需要維護一個龐大的中央數據庫,涉及成千上萬臺不同廠商,不同版本設備的統(tǒng)一集中管控,其難度和風險難以預計;高速傳送網物理層成本主要是光層,其IT化對于成本受限于光層的傳送網帶來的好處相對有限;為適應多種應用場景,需要系統(tǒng)的傳輸距離和容量 具有很寬的適應性,導致初期的設備高配置,部分抵消了SDN成本的節(jié)約優(yōu)勢。
此外,多種傳送體制(SDH/OTN/WDM)的復雜性,SDN與PCE兩條技術路線使得演進和融合具有不定性。相較于SDN,目前電信廣泛采取的PCE架構更成熟,而且還支持電路交換,采用集中通道計算和分布式通道控制混合部署模式,吞吐量大,響應快,開銷大但代碼量少,但其開放性和擴展性較差。如何將SDN與PCE融合也成為了目前網絡演進的一大難題。
據韋樂平介紹,傳送網SDN化的演進可能通過SDN集成OTN與ROADM,建立策略驅動的自動化SDN/NFV環(huán)境,SDN集成光層和IP層等方式實現。
其實,早在SDN出現前,電信業(yè)也在控制、交換、轉發(fā)、傳送的分離及集中管理進行了不斷探索。
在核心網,NGN的SS/IMS就是硬件分散,業(yè)務控制和業(yè)務邏輯集中,業(yè)務與呼叫控制分離,呼叫控制和承載分離,降低了業(yè)務和網絡的耦合度。
在承載網,MPLS就實現了路由控制面與數據轉發(fā)面的分離,允許使用單一的MPLS轉發(fā)機制,對多種服務和業(yè)務類型進行配置和隔離。
在傳送網,ASON就實現了控制與傳送分離以及物理層自動控制,但控制機制退回到了分布式控制,PCE采用集中路由技術,但通道控制還是分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