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需要很多低失真緩沖放大器處理雙極信號。這些應用可以采用運放或集成緩沖器,但為了更加靈活,分立設計可能更有用,其應用包括ADC的輸入緩沖,或DAC的輸出緩沖,或音頻線路驅(qū)動器。 圖1中的緩沖器提供了單位增益、低輸出阻抗,以及低失真。它采用兩個射極跟隨器構(gòu)成對稱的A類放大器;電流源代替了通常的射極電阻(圖2)。為得到最佳結(jié)果,應使用直流增益(beat)匹配良好的互補晶體管(Q1和Q2)。 這種結(jié)構(gòu)優(yōu)于普通的射極跟隨器。它產(chǎn)生的奇次諧波水平較低,噪聲較小,輸入端有低的I BIAS和V BIAS,輸出端有低偏移電壓,具備高的電源抑制比。電路不需要溫度補償,能維持dc穩(wěn)定。與普通電壓跟隨器一樣,它只有局部的反饋。這個結(jié)構(gòu)在有些應用中具有優(yōu)勢,此時長反饋回路會產(chǎn)生額外失真或不穩(wěn)定性。 電阻R1和R2將兩個輸出加總。為抑制奇次諧波,它們的值應相匹配。較好的器件(如金屬膜)應該是穩(wěn)定、線性的,產(chǎn)生的噪聲低。 R 1上的壓降等于Q 1的基射電壓V BE,因此R 1= K×V BE / I1,其中K 的區(qū)間是3~20. R 2設為與R 1相等。當驅(qū)動一個容性負載時,相同電阻也能提供穩(wěn)定性,因此K值取決于這個電容。對于交流等效電路,這些電阻表現(xiàn)為并聯(lián),因此提供了低的輸出阻抗。二極管D1保護兩個晶體管的射極結(jié)不受過高輸入電壓的損害。當緩沖用做一個輸出級時,可以取消D1. 兩只晶體管的直流增益通常不會精確相等,所以會有點輸出偏移電壓。為做補償,圖1中增加了R5A和R5B兩只基射電阻。如要將輸出偏移電壓降至0,可以加R5A或R5 B,但不能兩個都加。舉例來說,假設β2>β1,則Q2上用R 5B.如果Q 1有較高的增益,則在Q 1上用R 5 A;從下式可以估算出R 5的值:R5=β1×β2×VB E/(I1×(β2-β1)),其中β1和β2分別是Q1和Q2的增益。 當R5幫助達到輸出平衡時,輸入偏移電流也達到最小,因為電流I 3和I 4相互抵消了。 圖3中的電路是圖1電路的一個應用,它會自動將輸出調(diào)整到接近于0 的電壓。積分器I C 1對輸出電壓做平均,但不讓交流信號通過,因為其特性類似于一只高通濾波器。其轉(zhuǎn)折頻率f C可以用下式計算:f C=1/(2×π×R3×C3 )。對于本電路,fC大約為1.6 Hz. 積分器的輸出驅(qū)動一只光耦,光耦在輸出端用了一只光阻元件。這個電阻替代了上下的R 5電阻。圖3中的電路只要輸入端加偏移電壓不太高,輸出電壓就仍能提供接近于0 的偏移。運放應有低噪聲、低漂移電流,以及低的漂移電壓。另外,電阻和電容應是高質(zhì)量的穩(wěn)定器件。 圖3中的一個光耦總是非激活的,但除非你預先知道哪個晶體管的β值更高,否則就不會知道哪個光耦是不激活的。高質(zhì)量光阻式光耦可能相當貴,所以如果你知道晶體管的β值,就可以用一只二極管D2替換掉一個器件,如圖4所示。在本例中,β2>β1,因此光阻與Q2并聯(lián)。如果光耦的LED可以承受來自積分器的最大輸出電流,則R4也可以省略。 順便說,光耦也可以與白熾燈(燈絲型)一起使用,此時,不需要積分器了,因為燈絲就相當于一個積分器。將積分器電容改為1M,輸入電阻值改為1k(圖5)。 最后的電路有低的直流增益(與采用積分器比較),因此輸出直流偏移可能相當高,達幾十毫伏。二極管D2防止電路可能的“死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