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較系統(tǒng)地分析了測量電極位置、土壤電阻率不均勻、引線間互感、地下附近金屬物體、電壓表內(nèi)阻、大地趨膚效應、測量電極自身物理特性和干擾信號等多種因素對接地電阻測量結果的影響,對正確測量接地電阻值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接地電阻值是接地系統(tǒng)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是衡量接地系統(tǒng)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鑒定接地系統(tǒng)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的重要參數(shù)?,F(xiàn)行規(guī)程中所推薦的測量方法大都是針對均勻土壤、不考慮測量引線間互感、忽略電壓表內(nèi)阻和接地極形狀為半球狀等理想情況。但在實際測量過程中,接地電阻結果往往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以致造成接地電阻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本文較系統(tǒng)地歸納分析接地電阻測量結果與多種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對正確測量接地電阻值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測量電極位置
在使用三極法測量接地電阻中,存在一個可得出待測接地極的真實接地電阻值的電位極的位置,這個位置被稱為電位極補償點。所謂補償,即補償由于電流極靠近接地極系統(tǒng)所導致的接地阻抗的降低。
以直線補償法和三角補償法測量接地電阻為例,如圖1所示,當E點和C點位置固定時,粗實線為電壓極C補償點位置軌跡,只要電壓極C位于該曲線上均可測得真實接地電阻值。進而可得出:
1)若電壓極 點位于曲線外部時,所測接地電阻值小于真實接地電阻值。
2)若電壓極P點位于曲線上時,所測接地電阻值等于真實接地電阻值。
3)若電壓極P點位于曲線內(nèi)部時,所測接地電阻值大于真實接地電阻值。
圖1 電壓極P補償點移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