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weixin.com域名的擁有著,一個名為“很快”的微信開發(fā)者聯(lián)盟在他們地址為weixin.com的論壇網(wǎng)站中刊發(fā)公告,稱終將weixin.com域名轉交給騰訊。騰訊獲得域名的代價并沒有公開——通過仲裁與法律渠道,騰訊甚至有免費取得域名的可能性,而坊間傳言,weixin.com域名現(xiàn)持有人,購得此域名的費用超過3000萬元人民幣。
復雜而意外的域名糾紛
2015年12月,騰訊控股將一紙投訴書投到了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香港秘書處,主張被訴人“li ming”(以下簡稱“李先生”)手中的“weixin.com”域名與李先生本人姓名及手中自產(chǎn)無關,是為知曉騰訊公司微信商標后的惡意注冊,并將域名用于微信相關的領域。
而被訴人李先生則主張不能證明“weixin”與微信有關,更重要地,該域名注冊于2000年,遠早于微信的發(fā)布時間,并且李先生的域名交易入手過程均為正當程序,且不存在將域名掛牌出售或表達出售意向等惡意搶注的行為表現(xiàn)。此外,網(wǎng)站上也在醒目位置表明此網(wǎng)站非微信官網(wǎng),并不構成不惡意競爭。
而域名仲裁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侵權成立、域名被判應轉移給騰訊公司。
一個2000年就注冊了的域名,晚出生快十年的微信,這侵權是怎么回事?一時間,關于微信商標的話題便炸了鍋。也有好事者翻出了微信早先商標侵權訴訟的先例:
2015年3月,北京知識產(chǎn)權法院審結的一起關于“微信”商標的行政訴訟中,法院一審駁回了原告創(chuàng)博亞太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判決維持了工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對創(chuàng)博公司提交的38類“微信”文字商標不予核準注冊的復審裁定。雖然原告創(chuàng)博公司比微信官方早2個月提交了第38類“微信”文字商標申請,但是,該商標申請在審查期間經(jīng)異議程序被商評委裁定不予注冊,而在訴訟中再被判決維持不予核準注冊。
而weixin.com則是在域名方面的又一例,說騰訊店大欺客?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自然有他們的說法:
域名注冊人的轉移應該視為一次新的注冊。因此,被投訴人取得爭議域名擁有權的日期晚于投訴人取得“weixin”/“微信”之香港商標注冊日期(即2011年10月25日)。
據(jù)稱這樣的推斷來自域名訴訟中的判決先例,但這樣的結論確實也挑戰(zhàn)了大眾認知。但最終的結論,是三位仲裁官,以兩票同意一票反對的結論,判定weixin.com轉移至微信。對于仲裁結果,李先生自然不服,并于今年2月起訴至海淀區(qū)人民法院,三個月后,雙方達成庭外和解,便有了今天的網(wǎng)站公告。域名轉讓,是真如仲裁結果一般空手套白狼,還是在合理的費用范圍內,騰訊并沒有給出相關信息。
為什么?
在知乎問題“如何評價域名weixin.com倒手后,騰訊申請仲裁成功?”中,網(wǎng)友也分別站在了天平兩端。比較理性的網(wǎng)友老編輯認為,這里有充足的仲裁先例:
我估計李明不會善罷甘休,傳聞已經(jīng)要上訴了,但是前景不樂觀。當年http://alibababank.com域名也是這個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香港秘書處判給了阿里,然后持有者在國內法院上訴,結果域名還是落在了阿里手上。域名之王蔡文勝的易名國際還在跟杜蕾斯打官司,為http://durex.cn這個域名,也是兇多吉少。
但是http://weixin.com這個裁決竟然還引發(fā)不少叫好聲,因為域名投資者在有些人的潛意識里,和“不勞而獲”,“投機倒把”畫上了等號。蘋果公司當年和唯冠關于“iPad”的商標案,最后蘋果付出了6000萬美元和解。由于影響了the new iPad的上市,頻臨破產(chǎn)的唯冠在那一年沒少被果粉問候家人。特斯拉商標案和解,Tesla免費獲得“特斯拉”中文商標的時候,網(wǎng)上也是一片叫好聲。
而支持者,則認為現(xiàn)在的weixin.com被收回是咎由自取。如果將這個域名作為個人博客使用甚至只是個空白頁面,騰訊也只能乖乖掏錢,但將其作為微信相關的商業(yè)網(wǎng)站處理,自然是兇多吉少,在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的仲裁書中,也是這樣說的:
事實上,爭議網(wǎng)站內容明顯圍繞投訴人“微信”產(chǎn)品,混淆瀏覽者訪問該網(wǎng)站以獲得商業(yè)利益,均屬《政策》第4(b)(iii)及(iv)段的“惡意”使用。
盡管侵權言之確鑿,但仲裁的過程卻稱不上舒心。一方面,僅由于原weixin.com網(wǎng)站中有大量鏈接至微信官方域名“weixin.qq.com”即被判定為用于混淆訪客使其認為這是微信官網(wǎng),盡管現(xiàn)擁有者做了非官方網(wǎng)站標識并提供了官方網(wǎng)站的跳轉鏈接;另一方面,則稱這個域名無法證明在2015年6月轉手至李先生前有無侵權行為。在判決中,大量無關內容被用來”佐證“被訴人侵權,甚至將原本ICANN用于保護域名所有者的付費隱藏信息也成了仲裁中的“有罪推斷”。
那些天價的域名,為什么還是乖乖掏錢買了?
早在2014年,雷軍的小米終于將mi.com收入囊中,成交價360萬美元——略少于今天的李先生取得weixin.com的成本。短域名的價格由于面對國際上的競爭可能價格都會在高位,京東商城由原先的360buy改換成簡拼JD.com,成本也高達300萬美元。當然,比起某些熱門的英文單詞域名來說,這些還都算便宜的。
當然還有比單詞更貴的?國內恰好就有公司買過——2015年2月,360從沃達豐手上收購360.com,據(jù)傳開銷達1700萬美元,超1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他們沒法動用微信和上面提到阿里通過仲裁取得域名,很大程度上還是我們的李先生作死過頭,將weixin.com真用在微信相關的行業(yè)中了吧。盡管從注冊到多次轉移,程序上都是正義的,但仲裁的結果,同樣也可以是正當?shù)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