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交易中的領導力
隨著市場化的深入,“勵志”的書籍也熱門了起來。人們發(fā)覺在一個高速流動的社會里,怎樣與人相處,如何調適工作環(huán)境,要比你原來是什么,原本有多大能耐,比如學識或學歷之類的,要管用得多。
勵志書籍的一大門類是討論如何獲得“領導力”(Leadership)。成為領袖人物,無論在政界、商界、學界、文體娛樂界,都是人們所向往和渴求的,“領導力”書籍因而熱銷起來。這類書籍常常以成功人士的生平事跡和逸聞為脈絡,討論領袖之所以為領袖的種種因素和秘訣,比如家庭背景、本身稟賦、童年遭遇、風云際會等等,這不奇怪,英國史學家卡萊爾早已指出,對英雄的崇拜乃是人類的天然傾向。
然而,這些書至少有兩方面的缺失。
其一,對領導力盡管有各種模型和理論,大多是事后的追認,并不能分析出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日后的領袖人物,甚至連怎樣的行為才能夠被界定為“領導藝術”,都莫衷一是。讀者對挖掘自己身上的領導潛力所寄予的厚望,于是大打折扣。難怪管理大師德魯克就痛痛快快地指出,所謂有“領導力”者,就是吸引追隨者的能力。
其二,這些書的取向專注于領袖本人,而沒能從追隨者的角度——絕大多數(shù)讀者都是追隨者——來討論領導力的效用。實質上,領導力是一種關系,領導者和追隨者互動的關系,而不是(起碼不全是)領導者的氣質、品格、命運。作為追隨者,你我的真實要求其實是怎樣替自己挑選一個好的領導。曾幾何時,一個偉大領袖每每言出為法,舉步成經,而民眾只有匍匐領受的份。市場化使這種關系幡然改觀,給了我們選擇的壓力,也給我們以選擇的空間,這才是領導力的探索和討論之所以變得吸引人們的地方。
在一百年以前,盡管戰(zhàn)亂、瘟疫、饑饉頻仍,世界本質上還是“穩(wěn)定”的:幾乎所有的人在生下來時就明白自己是誰,將干什么——他們的職業(yè)多半在父母的行業(yè),他們將住在哪里——和父母的住處相近,甚至將老死在那里,總之和出生地相去不遠。這給人們帶來“穩(wěn)定感”,不論你打算“樂天知命”還是“悲天知命”。然而市場化把這一切給顛覆了。西方發(fā)達地區(qū)的民眾約在80年前就必須面對的這種惶惑和失落,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我國大規(guī)模地凸顯出來。其后果之一,就是怎樣擺布人際關系,顯得越來越重要。它強烈地影響著你將干什么,將住在哪里,將成為怎樣的人。
社會心理的實踐告訴我們,雖然和你同時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有六七十億之多,但真正與你有重大關系的可能不會超過50個,而決定你個人幸福和滿足感的,所謂緊密層的人,又會少于15個。其中最重要的父母、孩子、配偶,他們是怎樣的人,與其說是你的自由選擇,不如說是你的運氣。父母、子女自不必說;即便是配偶,表面上是你精心選擇而來,但這個選擇常常會令你必須多方讓步妥協(xié),改變自己的習慣和價值觀,并且不斷加以補償才能維護和諧關系,若是彼此尚有“緣分”的話。
2.在市場里挑選你的老板
緊密層之外不到50個將對你產生影響力的人當中,緊要而又有可能由你選擇的,恐怕就是你的“老板”了。
在市場經濟里,人們所關切的,是怎樣才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和在一個合適的領導手下工作。這里的領導顯然不是什么歷史偉人,而是交易型的領導。在市場里就業(yè),多半是這種關系,當人們?yōu)榱嗽鲞M自己的價值而主動進入交易,以勞務換取薪酬,還經常需要討價還價,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就建立了起來,并在(明確或默示的)聘任和雇傭的合同期間內持續(xù)著。和追隨英雄型領袖不同,這類領導及被領導的工作關系的目標相當實際而具體,鮮少信仰和道德的涵義。
選擇老板的自由,如前所說,在國內還是比較晚近的新事物。和傳統(tǒng)社會不同,那時人們常常終身從事一種職業(yè),在一個“單位”里替一個頭兒打工,很少會有機會改變。在那種年代,老板的重要性應當列于緊密層里。
市場化要求人的流動,要求人們不斷改變工作,更換領導,于是選擇領導就成了追隨者經常性的需要??上У氖?,關于領導力的書籍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多半還停留在塑造英雄供人景仰,而不是從跟隨者的角度來揭示領導力,來指導他們怎樣選擇領導。
人們在一個企業(yè)里共事,有三個方面的因素值得評估:技能、價值觀和性向,它們對促進或促退協(xié)同的成效起著關鍵的影響。企業(yè)里的領導—服從的關系,在有限的時段里為有限的目的而運作,十足地屬于交易型,較少涉及人們的價值觀,于是不同信仰取向、文化習俗、興趣愛好的人都能在專業(yè)精神之中緊密合作。工作技能自然有基礎性的重要,然而人們也發(fā)覺,在一個組織里員工技能的發(fā)揮和職位升遷的程度,與他們直接的管理人員,也就是所謂老板的關系往往有著顯著的關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