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熱潮正在全世界蔓延,而它伴隨著一定的成本。據聯合國大學近日的一項報告,從2010年到2015年間,東亞和東南亞的電子垃圾增長了63%。電子垃圾是指被丟棄的電氣或電子設備。如果不能再利用或不能恰當地處理,它們經常被燃燒或在強酸中沖洗,以提取其內部的銅和其他金屬。這會污染水和空氣,并使接觸這些煙氣的工人罹患癌癥或不孕不育。
在新報告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東亞和東南亞12個國家的電子垃圾產量,其中中國在這5年內的電子垃圾產量增加了一倍。他們把電子垃圾的增加歸結為若干個關鍵因素,包括市場上電子產品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有能力購買它們,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和流行趨勢的改變,電子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也越來越快。
“越來越多帶有插頭或電池的電子產品和玩具源源不斷地涌來,它們極大地導致電子垃圾的增加。”該研究第一作者Ruediger Kuehr說。
對于這些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國家來說,63%的電子垃圾的增長量較高,但卻并未出乎意料,美國國家電子產品再利用中心負責人Jason Linnell說,“與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和美國相比,在歷史上已銷售的電子產品數量方面,這些國家的起點較低。”
整體來看,亞洲產生的電子垃圾量最多。大量來自西方世界的電子垃圾也被出口到更貧困國家,使其國內電子垃圾產量更多。而這些國家缺乏安全及清潔回收它們的基礎設施。
盡管幾乎每個設備的每個部件都可以回收,但很多國家非正式的回收機構并不會再利用所有這些部件,“他們可能會找一個特定的芯片,而丟棄其余的整個殘骸。”Linnell說。
這在部分上是因為它在經濟上并不合理。“從技術角度來講,你能夠回收99%的電子垃圾,但這并不經濟。”Kuehr說,“我們需要設計激勵機制,鼓勵循環(huán)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