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日,當蘋果CEO喬布斯(Steve Jobs)站上舞臺,屏幕上秀出第二代平板電腦iPad2時,臺灣一位品牌電腦廠負責移動通信部門的主管松了一口氣:雖然比起前一代重量輕了15%,厚度薄了33%,處理器的速度提升了1倍,但在其他規(guī)格上并沒有令人驚訝的突破,只多了兩個看似可有可無的攝影鏡頭。
重傷兩大競爭對手 上網本、電子書也受沖擊
“我當時想,應該還是可以做一些差異化,再用價格取勝”該主管說。
沒想到接下來屏幕上秀出的數(shù)字讓他的心徹得垂到谷底──499美元的價格,與前一代iPad完全相同,不只比兩大競爭對手:摩托羅拉的10英寸的Xoom與三星10英寸的Galaxy Tab便宜300美元以上,與臺灣各家即將推出的平板電腦價格也相差無幾。
中國第一大電子書制造商、漢王科技副總裁王邦江,在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就忍不住大聲抱怨:“蘋果這是在斷同行的路!”
只是,過去擅長以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與獨特美學設計打造蘋果帝國的喬布斯,旗下產品從麥金塔電腦、iPod到iPhone系列,價格上向來都是走高傲的貴族路線,從不打折殺價,如今卻在平板電腦這個新領域推翻了過往的做法,不只兩代產品推出時間相隔極短,價格上也超級貼近平民,他所思考的戰(zhàn)略布局是什么?
一般在定價策略上,有所謂分離定價法(skim-the-cream pricing)與滲透定價法(penetration pricing)。前者是抓住消費者嘗鮮的心態(tài),飆高第一波產品售價,吸飽利潤,有其他后進者跟進推出相同產品后,再逐步降價。iPod與iPhone就是最好的例子。
至于滲透定價法,通常是打入成熟紅海市場的殺價策略,先把自己砍低,讓產品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滲透到消費者心中,奪下市占率之后,再反過來求利潤。
顛覆以往定價策略 寧愿少賺也要保8成市占
黃崇興分析,iPod與iPhone都是以美學設計取勝,帶入iTunes與App Store的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可以說是擁有獨特利基的產品,用飆高價格把利潤極大化的策略非常合理。
但iPad是站在前兩款產品的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新領域。“看似創(chuàng)新,實際上很多東西都可以取代它,”黃崇興解釋,例如筆筆記本電腦、電子書、智能手機,這也代表了這些廠商每個都能跨界進來競爭。“說穿了,它(平板電腦)是非必需品,可有可無”DIGITI么S分析師郭明錤說。
因此,在iPad于2010年取得巨大亮眼的成功背后,面臨的卻是一個異常兇險的環(huán)境,價位上如果定的太高,不只會給消費者猶豫的空間,同時也會讓其他競爭對手有機可乘。
然而,比起一般滲透定價法,為求市占率不惜成本流血砍價,iPad2又有所不同。
根據(jù)科技產業(yè)調查機構iSuppli的拆解報告,iPad2的成本大約是在326美元左右,比起499美元的定價,還有173美元的利潤空間。
吃定上下游產業(yè)鏈 足以左右對手供貨及成本
換句話說,喬布斯這次所采用的499美元低價策略,其實是非常高明的逆向思考。不只成功的筑起了一道價格堡壘,同時維持住利潤與市占率,更重要的是,徹底瓦解了對手的反擊能力。
這種價格會讓其他廠商就算有產品也出不了貨”一位日系外資分析師表示,蘋果在平板電腦一家獨大的局勢,讓它得以控制上下游產業(yè)鏈,只要掌握觸控面板、NAND Flash(閃存)、CPU(中央處理器)等關鍵零組件,就足以左右其他廠商的供貨與成本。“等他們找到替代品,想要追趕上來的時候,iPad3就要出來了。
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莫斯克維茲(Mark Moskowitz)也在報告中表示:“iPad2的出現(xiàn),將讓全球平板電腦市場面臨泡沫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