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靠房地產賺錢?網上流傳的笑話正在成為現(xiàn)實。
近日,“同傳造假”剛剛平息不久的科大訊飛再爆丑聞:10月13日,央視曝光科大訊飛非法侵占安徽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以建設培訓基地為名開發(fā)房地產。換句話說, 科大訊飛已變成一家打著“高科技”招牌,到處招搖撞騙土地的房地產公司。
隨著媒體挖掘的深入,科大訊飛宣城違規(guī)別墅群的非法性質逐漸露出水面:科大訊飛此處地產名為培訓基地,實為打著高科技的招牌換取地方政府園區(qū)類土地,進而形成土地儲備買賣地皮套現(xiàn)。
以“人工智能”為名套利
據(jù)科大訊飛內部人士透露,近些年科大訊飛打著“產學研”合作的旗號,憑借“高科技”產業(yè)這一金字招牌,利用各地政府招商引資的機會與政府合作,不但狠狠撈了一大筆錢,還輕松實現(xiàn)了“一石三鳥”。
第一,由于人工智能屬無污染、高科技產業(yè),正是各地政府求之若渴的緊俏資源,因此受到不少地方政府的大力歡迎,科大訊飛處于談判的有利位置獲取更多優(yōu)惠和資源;第二,科大訊飛積極與當?shù)卣献?,或與當?shù)卣腺Y成立分公司,或設立子公司,利用政府資源拿下大量訂單;第三,以搞研發(fā)、產學研合作為名,通過半賣半送、資源置換等方式大量拿地,增厚資產。
據(jù)內部人士透露,科大訊飛所謂的高科技項目子公司或者分公司,拿下項目后就關掉或者撤掉,并未開展后續(xù)工作,而地方政府白白付出了土地和資源,卻并未獲得產業(yè)開發(fā)的機遇,更無從談起任何科技研發(fā)成果。在央視曝光的安徽省,就是科大訊飛大面積開展此類合作的重點區(qū)域,科大訊飛成立了近20家空殼公司運作拿訂單、拿地,成為其營收的主要來源。這一出“空手套白狼”,與當年的樂視如出一轍。
從“AI第一股”到“地產股”
自詡為“人工智能第一股”,成立十八年、占據(jù)品牌高地的科大訊飛,為什么走上了買賣地皮的“歪門邪道”?實際上,雖然號稱高科技企業(yè),但科大訊飛一直以來沒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術和產品。而近期科大訊飛被曝出主要收入來自于地方采購,更讓這個昔日的明星企業(yè)雪上加霜。
科大訊飛營收增速下滑 主業(yè)增長乏力
2018年Q2科大訊飛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8.12億元,同比增加45.43%,增速依然很高,但是低于Q1的63.25%,而且是連續(xù)三個季度收入增速下降了(2017年Q3和Q4營業(yè)收入增速分別為89.11%和74.52%)。需要警惕科大訊飛收入增速的進一步下滑。
分產品來看,科大訊飛占比最高的兩項業(yè)務教育產品和服務、信息工程分別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6.58億元和5.82億元,分別增長16.35%和3.06%,大幅低于公司整體的收入增速52.68%。但是智能硬件收入(訊飛翻譯機等產品)、政法領域產品收入、智慧城市行業(yè)應用(互聯(lián)網+政務)收入、開放平臺收入(數(shù)字廣告)和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及服務收入(系聽見轉寫服務)分別實現(xiàn)149%%以上的增速,這也是公司收入繼續(xù)維持高增長的驅動力。
買來的營收?
十年來,科大訊飛通過不斷并購,合并報表,不斷推高營收。
以下為近年科大訊飛部分并購情況:
對于這種多元并購的做法,曾有投資者質疑其并購是為了推高業(yè)績。對此,科大訊飛提出了“內生并購”的說法,稱將并購公司的業(yè)務無縫整合到產品體系中,使業(yè)務板塊得到快速補充,有助于提升其競爭力。
業(yè)績靠政府,補貼+采購
科大訊飛做出來的業(yè)績,相當一部分靠政府在支撐。
自誕生初期,科大訊飛便依賴于政府補貼輸血。2013年~2017年,政府補助分別為1.11億元、1.47億元、1.67億元、1.80億元、4684萬元。從占比來看,2013~2016年,政府補貼收入對科大訊飛凈利潤的貢獻額度均超過35%。一旦扣除這三成份額,科大訊飛每年經營獲得的凈利潤會大幅下滑。2018上半年,科大訊飛非經常性損益金額為1.1億元,有8800萬是政府補助,較上年同期增長288.52%。
一家有實力、享受政策紅利,營收增速客觀的公司,為什么盈利能力不行呢?
1.巨頭夾擊,客戶變對手
面向To B 領域的業(yè)務并不性感,尤其在谷歌、蘋果、微軟等國際巨頭以及以BAT為代表的國內互聯(lián)網巨頭也開始開發(fā)智能語音市場后。
科大訊飛正在面臨市場份額被搶占的局面。隨著移動端語音處理的需求越來越大,很多大公司就試圖自己研發(fā)相關產品。尤其是對AI風口覬覦已久的BAT,它們一入局,風云突變。
比如百度,2016年就全面轉向人工智能,實實在在地砸了200多億;馬化騰也曾公開表示,人工智能已站在了風口上,公司內部已有超過四個團隊在進行AI研發(fā)。
目前在AI領域,BAT的布局越來越全面,例如百度有自動駕駛,還有Dueros人工智能操作系統(tǒng),騰訊還有云小微這樣的智能服務開放平臺。待AI風口散去后,巨頭進場收割,留給科大訊飛的,可能只有一地雞毛。
2.TO C路迷茫,突圍霧蒙蒙
在C端市場,科大訊飛無論是資源還是經驗都遠遜于BAT等公司。想要突圍,應該會相當困難。
科大訊飛近幾年開始布局面向C端用戶的業(yè)務。2017年第三季度投資者交流會上,科大訊飛表示希望未來To C的業(yè)務在三年左右能占到40%,遠期能占半壁江山。
科大訊飛To C的收入主要包括電信增值業(yè)務產品,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和服務與智能硬件。財報顯示,2018上半年,科大訊飛To C業(yè)務營業(yè)收入10.84億,同比增長129.69%;ToC業(yè)務在整體營收中占比達33.76%。
不過,在這占比三成的To C 端收入中,電信增值產品運營收入,也即彩鈴業(yè)務占比接近一成,智能硬件占10.39%,而移動互聯(lián)網產品和服務收入僅占3.68%。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表示,“科大訊飛正在積極嘗試由To B向To C的轉變,打開C端市場將是訊飛下一步市值提升的關鍵。”
“To C 純消費領域是競爭比較充分的市場,它更依賴于對產品的打造,對市場的敏銳反應、對客戶需求的挖掘覆蓋以及客戶體驗的提升,而這與科大訊飛原本依賴政府采購的商業(yè)模式存在一些悖論。”上訴教育行業(yè)資深人士提出,在To C 市場,科大訊飛正在面臨嚴峻挑戰(zhàn)。
2017年底,科大訊飛市值曾一度突破千億大關。2018年以來,科大訊飛股價近乎腰斬,人工智能第一股的光環(huán)黯然褪色。
3.今夕非往日,技術優(yōu)勢已不再
科大訊飛的市場競爭力為什么下降?表面上是勁敵多了,深層原因是技術優(yōu)勢不再。
科大訊飛知名度最核心的語音識別技術來說,聲音數(shù)據(jù)越多,識別能力就越強。而BAT都有大量的C端用戶,這項技術對它們來說就是個入口級的技術,也是最容易落地的戰(zhàn)略。
事實上,現(xiàn)在許多公司的語音識別率都已經達到95%以上,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技術的優(yōu)勢,可謂十分微弱。例如,2014年科大訊飛的語音平臺還曾為搜狗語音助手提供底層語音技術支持。不到兩年,搜狗就完備了自己的語音團隊,并推出了語音實時翻譯技術。
因此在AI領域,雖然科大訊飛起步早,但像BAT這樣的大公司步伐太快了,它的先發(fā)優(yōu)勢并不明顯。
另外,科大訊飛看起來在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不惜血本——研發(fā)支出一直高達20%以上,但研發(fā)支出中,有一大部分是資本化支出。費用化和資本化的區(qū)別在于:資本化支出計入形成資產的成本,通過折舊攤銷在使用期內扣除,而費用化的支出就是當期發(fā)生就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中,以后不再扣除。
未來的科大訊飛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在上次“同傳造假門”后,科大訊飛在AI界已經丟盡了顏面,堂堂“人工智能第一股”不過是徒有虛名。而此次侵占揚子鱷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違規(guī)建設別墅群,更令這家高科技企業(yè)落下了“不務正業(yè)”的笑柄。
不得不說,科大訊飛打著“人工智能”高科技品牌,通過與地方政府合作換取土地的盈利模式,是個圈錢的好辦法;科大訊飛也借著研發(fā)的名義搖身一變成為坐擁大量地皮的地產公司,躍升AI界首屈一指的“地產股”。
2017年底,科大訊飛市值曾一度突破千億大關。2018年以來,科大訊飛股價近乎腰斬,人工智能第一股的光環(huán)黯然褪色??拼笥嶏w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商業(yè)模式能否成功?這是比“拿地蓋別墅”和“同傳造假”風波更大的挑戰(zhàn)。
其實,小編對科大訊飛一直都是印象很好的,手機里的訊飛輸入法用著也非常流暢,但為什么一個如此高科技基因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公司在國家補貼,政策扶持下就慢慢彎了發(fā)展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