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相對硬件公司,軟件公司似乎更具競爭力。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硬件公司正在猛烈進擊。無論是私人投資的定價還是被大型科技公司收購的價格,動輒幾億美元,硬件公司也很傲嬌。
▊ 硬件太“硬”了
在過去的十年里,軟件以其傲嬌的姿態(tài)飛揚跋扈,而硬件似乎較為低調。軟件公司盈利甚多,而硬件公司卻稍顯微弱。這是因為曾經昂貴并且制作復雜的軟件,早已變得相對便宜且容易了。人們獲得軟件資源變得越來越容易,只需通過iOS和安卓商店下載就行,無需龐大的分銷網絡,無需漫長的供應鏈。
但在軟件能飛揚跋扈之前,它們不能少了一樣東西:硬件。軟件缺少了只有硬件才能擁有的東西。硬件點燃了人們心中的熱情,人們走遍大街小巷只為尋找一個炫酷的小配件或者自己心水品牌的Logo。所以為什么科技公司不用逼格最高的硬件來統(tǒng)治世界呢?因為正如著名風險投資家Marc Andreessen所說:“硬件太‘硬’了。”
首先,硬件的發(fā)展時間長,還需要一支專業(yè)的團隊:機械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工業(yè)設計師、無線技術工程師等等。
其次,硬件的更新?lián)Q代困難。一旦達到某個固定點,硬件需要花很大的代價去更新,要購買諸多工具,而一個工具的花費就是成百上千。而這僅僅只是開始。當你花了很大代價完成了硬件更新時,最后你需要的還是軟件!
▊ 硬件在變“軟”
但是盡管硬件如此之”硬“,它和軟件確實有些相同之處。與軟件一樣,硬件也正在變得容易。
Dell和HP等傳統(tǒng)硬件公司通過外購Foxconn和Quanta這樣的公司,為自己贏得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硬件產業(yè)鏈也正在變得簡單。生產商品、打包裝箱,然后直接銷售給終端顧客。亞馬遜與其他的電子商務渠道正在為產品提供分配工作。所有這些都簡化了硬件購買流程。
Kickstarter、Indiegogo這些眾籌網站也在漸漸變得青睞硬件,比如智能手表制造商Pebble已經籌集了1000萬美元。
▊ 硬件會改變用戶體驗
那么,在硬件變得不那么“硬”之后,有什么影響呢?答案是它會帶來一場用戶體驗的變革。
汽車、工業(yè)設備、眼鏡等等各種各樣的硬件,只能與軟件結合后,變得高大上起來。特斯拉汽車通過無線軟件更新修復了電池的漏洞,司機無需動用一根手指,更無需開車去4S店。
在某種意義上,硬件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了新的軟件,可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了硬件2.0時代。
創(chuàng)建一個偉大的軟件公司很難,創(chuàng)建一個偉大的硬件公司更難,創(chuàng)建一個兼有偉大硬件和軟件的公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現(xiàn)在風險投資家和智能軟件公司正在尋求硬件公司合作伙伴,這將是它們的制勝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