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是一個需要我們?nèi)鐣リP心和愛護的群體。聾啞癥是在嬰幼兒時期,因各種原因嚴重損害聽力,失掉學習語言的能力,或對已學會的一些語言在發(fā)生嚴重耳聾后不能發(fā)展和鞏固而致啞。我國的俗語“十聾九啞”,揭示了“啞”的實質是“聾”。聾啞者其發(fā)音及構語器官一般多屬正常。
通過現(xiàn)代科學家的努力,很多聾啞人在借助先進設備儀器的情況下,聽力有所恢復,其中,助聽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助聽器是一個有助于聽力殘疾者改善聽覺障礙,進而提高與他人會話交際能力的工具、設備、裝置和儀器等。助聽器有電力的和非電力的兩類,后者目前已被廢棄。前者又有電子管式和晶體管式兩種。晶體管式助聽器最為靈巧輕便,于1950年問世后已取代電子管式而被普遍采用。廣義上講凡能有效地把聲音傳入耳朵的各種裝置都可以看作為助聽器,狹義上講助聽器就是一個電聲放大器,通過它將聲音放大使聾人聽到了原來聽不清楚,聽不到的聲音,這種裝置就是助聽器。
助聽器(Hearing Aid)是一種供聽障者使用的、補償聽力損失的小型擴音設備,其發(fā)展歷史可以分為以下七個時代:手掌集音時代、炭精時代、真空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微處理器和數(shù)字助聽器時代。人類最早、最實用的“助聽器”可能是聽障者自己的手掌。將手掌放在耳朵邊形成半圓形喇叭狀,可以很好地收集聲音。雖然這種方法的增益效果僅為3dB左右,而且也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助聽器,但是,這是最自然的助聽方法。直到現(xiàn)在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傾聽別人講話時用手掌來集音的情況。許多哺乳動物都有碩大的耳朵,所以它們的聽力比人要好得多。
受到手掌集音的啟發(fā),一些有心人先后發(fā)明了各種形狀的、簡單的機械裝置,如象嗽叭或螺號一樣的“耳喇叭”,木制的“聽板”、“聽管”,象帽子和瓶子一樣的“聽帽”、“聽瓶”,象扇子和動物翅膀一樣的“耳扇翼”,以及很長的象聽診器一樣的“講話管”,等等。由于人們認為聽管越長集音效果越好,所以有的聽管竟長達幾十厘米,甚至一米多。聽別人講話時用手拿著聽管伸到別人的嘴邊,樣子滑稽可笑,但卻使聾人提高了聽力。同時,也提醒講話者盡量大聲講話。這種簡單的機械助聽裝置一直使用了幾百年,直到十九世紀,才逐漸被炭精電話式助聽器取代。
工作原理
助聽器名目繁多,但所有電子助聽器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任何助聽器都包括6個基本結構。
1.話筒(傳聲器或麥克風)接收聲音并把它轉化為電波形式,即把聲能轉化為電能。
2.放大器放大電信號(晶體管放大線路)
3.耳機(受話器)把電信號轉化為聲信號(即把電能轉化為聲能)。
4.耳模(耳塞)置入外耳道。
5.音量控制開關
6.電源供放大器用的干電池。
助聽器除有上述6部件外,大多數(shù)型號的助聽器還有3個附件,或稱3個附加電路(音調控制、感應線圈、輸出限制控制)?,F(xiàn)代電子助聽器是一放大器,它的功能是增加聲能強度并盡可能不失真地傳入耳內(nèi)。因聲音的聲能不能直接放大,故有必要將其轉換為電信號,放大后再轉換為聲能。輸入換能器由傳聲器(麥克風或話筒)、磁感線圈等部分組成。其作用是將輸入聲能轉為電能傳至放大器。放大器將輸入電信號放大后,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導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信號由電能再轉為聲能或動能輸出。電源是供給助聽器工作能量不可缺少的部分,另外還設有削峰(PC)或自動增益控制(AGC)裝置,以適合各種不同程度耳聾病人的需要。
耳內(nèi)、耳道型助聽器的工作原理
耳內(nèi)型助聽器依其外形特征可以具體分為:耳內(nèi)型、耳道型、迷你耳道型、隱形深耳道型。但由于它們都是戴于耳內(nèi)的,所以也簡稱耳內(nèi)型助聽器。
耳內(nèi)型助聽器的特點:適合個人的耳朵;容易戴入或取下助聽器;充分利用外耳的聲音收集功能;配戴舒適;比較不引人注目;可以正常方式來使用電話:在你睡覺時也可以配戴;可依你的聽力需要來定制耳內(nèi)型助聽器。
耳內(nèi)型助聽器可能是助聽器中最令人感覺方便與舒適的一種型式。更重要的是:它在音響上所能達到的效果,確實可以增進使用者聽的能力。我們與人溝通時,最大的問題,并不是聽不見,而是雖然聽見了聲音,卻不了解其中所含的意義。我們常以為一個字只包含一個音,事實上,每個字都是由幾個不同的音所組成的?,F(xiàn)在,拿“三”這個字來做例子:SAN音中的“s”,若你聽出“S”這個音,就知道,所聽到的字是“三”,而不是“安”因此可知,字音中所含的高頻率聲音,才是我們了解意思的關鍵所在。語音里面所含的能量,有60%是集中在500赫以下(低頻率),也就是在韻母上(如AN,EN,IA···);35%能量集中在500赫-1000赫之間(中頻率);所剩下極微少的能量才存在于語音了解息息相關的高頻率聲音上。通常,語音的這種特性,對聽力正常的人來說,不至于構成問題,但對于有聽力障礙的人而言,則不然。當聽力損失主要發(fā)生在高頻率帶時,因為高頻率語音中所含的聲能量十分微弱,因此,所造成的問題也就更加復雜。任何一種助聽器都不能使已受損的聽覺系統(tǒng)恢復正常。助聽器只是把聲音擴大,使你易于聽取。耳內(nèi)型助聽器與一般助聽器不同之處,即在于:耳內(nèi)型助聽器是在一個較有利的焦點上--耳道口,接受聲音,因此能達到更有效的擴音效果。我們外耳,能把
能量微弱的高頻率語音,集中在耳道附近,以加強這些極其重要的聲音。當助聽器戴在耳朵外部時,需有一條較長的管子與耳部相連,這條管子會產(chǎn)生共振作用。共振的結果,往往使中頻率的聲音不自然地增強,增強后的中頻率聲音,會很容易遮蔽住音量微弱的高頻率聲音。相形之下耳內(nèi)型助聽器,只需用極短的管子,所以可有效的減少這種遮蔽的作用。與其他型助聽器比較,耳內(nèi)型助聽器的另一項優(yōu)點是麥克風的位置。通常麥克風把語音與環(huán)境噪音一起傳送到擴大器。而環(huán)境中多數(shù)的噪音是以低頻率音為主的。如果麥克風同時接收了低頻率的噪音與重要的高頻率的語音,那么音量強的噪音就會遮蓋住音量弱的語音。耳內(nèi)型助聽器,其麥克風的位置設計在高頻率聲音最強的焦點--耳道口上,即可去除高頻率語音被遮蔽的缺點。耳內(nèi)型助聽器還有許多顯著的優(yōu)點。它在外觀上較不惹人注目,同時,使用者可從事于各種活動,不受到行動上限制。耳內(nèi)型助聽器的上述優(yōu)點與其外型極為密切。外形越小,上述的優(yōu)點越明顯。因此隱形深耳道助聽器是最好的,其次是耳道型助聽器,再次是耳內(nèi)型助聽器。
助聽器的基本結構包括傳音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四個主要部分。助聽器把聲音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枺娔埽┧腿敕糯笃鳎?strong>放大器則將輸入很弱的電信號放大后,再傳至輸出換能器,輸出換能器由耳機或骨振動器構成,其作用是把放大的強信號由電能再轉換為聲信
號(聲能)或動能輸出。因此,耳機或骨振動器傳出信號比之傳聲器原來接收的信號強多了,這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彌補聽覺障礙者的聽力損失。
國際聾人日: 1957年,世界聾人聯(lián)合會根據(jù)歐洲各國聾人組織的倡議,決定1958年9月28日為第一個國際聾人節(jié),并規(guī)定以后每年9月的第四個星期日為國際聾人節(jié)。今年的國際聾啞人日則是9月28日,明天也會有很多關于聾啞人的活動。